水經注

第74章 沔水下(3)[第1頁/共4頁]

漢桓帝建和元年,封梁冀子胡狗為侯國。《陳留民風傳》曰:縣南有渙水,故《傳》曰:睢、渙之間出文章,天子郊廟禦服出焉,《尚書》所謂厥篚織文者也。

漢高帝四年為淮北國,孝武元狩六年複為九江焉。文穎曰:《史記·貨殖傳》曰:淮以北,沛、陳、汝南、南郡為西楚,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為東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為南楚。是為三楚者也。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水上承淮水,東北流逕虵城南,又曆其城東,亦謂之淨水,東北流注於淮水,謂之淨水口者也。

又東過鐘離縣北。

淮水自莫邪山,東北逕馬頭城北,魏馬頭郡治也,故當塗縣之故城也。《呂氏春秋》曰: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複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為嫁娶日也。禹聚在山西南,縣即其地也。《地理誌》曰:當塗,侯國也。魏不害以圉守尉,捕淮陽反者公孫勇等,漢以封之。王莽改名山聚也。

《春秋左傳》所謂吳公子光伐楚,拔鐘離者也。王莽之蠶富也。水出陰陵縣之陽亭北,小屈,有石穴,不測所窮,言穴出鐘乳,所未詳也。豪水東北流,逕其縣西,又屈而南,轉東,逕其城南,又北曆其城東,逕小城而北流,注於淮。淮水又東,逕夏丘縣南,又東,渙水入焉。水首受蒗蕩渠於開封縣。《史記》韓厘王二十一年,使暴救魏,為秦所敗,走開封者也。東南流徑陳留北,又東南,西入九裡注之。渙水又東南流,逕雍丘縣故城南,又東逕承匡城,又東逕襄邑縣故城南,故宋之承匡襄牛之地,宋襄公之所葬,故號襄陵矣。《竹書編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鼓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十八年,惠成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即於此也。西有承匡城,《春秋》會於承匡者也。秦始皇以承匡卑濕,徙縣於襄陵,更加襄邑也。王莽覺得襄平也。

又東過壽春縣北,肥水從縣東北流注之。

注之淮水又東,右合沘口。又東逕中陽亭北,為中陽渡,水流淺磧,能夠厲也。淮水又東流與潁口會。東南逕倉陵北,又東北流逕壽春縣故城西,縣即楚考烈王自陳徙此。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兼得廬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

又東北至九江壽春縣西,沘水、泄水合北注之。又東,潁水從西北來流注之。

川流泄注於決水之右,北灌安風之左,世謂之安風水,亦曰窮水,音戎,並聲附近,字隨讀轉。流結為陂,謂之窮陂。塘堰雖淪,猶用不輟,陂水四分,稼穡用康。北流注於淮。京相璠曰:今安風有窮水,北入淮。淮水又東為安風津,水南有城,故安風都尉治。後立霍丘戍,淮中有洲,俗號關洲,蓋津關地點,故斯洲納稱焉。《魏書·國誌》有曰:司馬景王征毌丘儉,使鎮南將軍、豫州刺史諸葛誕從安風津先至壽春。儉敗,與小弟秀藏水草中。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斬之,傳首京都,即斯津也。

推薦小說:

一世兵王 |  係統女配之男神在手 |  重生冥婚:傲嬌鬼夫求輕寵 |  熱熱鬨鬨的召喚之旅 |  聽說你又吃狗糧了 |  滄海無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