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71章 沔水中(2)[第1頁/共5頁]

又東過中廬縣東,淮水自房陵縣淮山東流注之。

又南過宜城縣東,夷水出自房陵縣,東流注之。

又南至江夏沙羨縣北,南入於江。

又南過巳縣東北。

又東南過江夏雲杜縣東,夏水從西來注之。

夷水,蠻水也,桓溫父名夷,改曰蠻水。夷水導源中廬縣界康狼山,山與荊山相鄰。其水東南流,曆宜城西山,謂之夷溪。又東南逕羅川城,故羅國也。又謂之鄢水《春秋》所謂楚人伐羅,渡鄢者也。夷水又東南流,與零水合。零水即沶水也。上通梁州冇陽縣之默城山,司馬懿出沮之所由。其水東逕新城郡之沶鄉縣,縣分房陵立,謂之沶水。又東曆軨鄉,謂之軨水。晉武帝平吳,割臨沮之北鄉,中廬之南鄉,立上黃縣。治軨鄉。沶水又東曆宜城西山,謂之沶溪。東流合於夷水,謂之沶口也。與夷水亂流東出,謂之淇水,逕蠻城南,城在宜城南三十裡,《春秋》莫敖自羅敗退,及鄢,亂次以濟,淇水,是也。

昔白起拔郢,東至竟陵,即此也。秦覺得縣,王莽之守平矣。世祖建武十三年,更封劉隆為侯國。城旁有甘魚陂,《左傳·昭公十三年》,公子黑肱為令尹,次於魚陂者也。楊水又北注於沔謂之楊口,中夏口也。曹太祖之追劉備於當陽也,張飛按予於長阪,備得與數騎斜趣漢津,遂濟夏口,是也。沔水又東得滻口,其水承大滻、馬骨諸湖水,週三四百裡,及其夏水來同,渺若滄海,洪潭巨浪,縈連江沔。故郭景純《江賦》雲:其旁則有朱滻、丹漅是也。

庾仲雍曰:夏口亦曰沔口矣。《尚書·禹貢》雲:漢水南至大彆入江。《春秋左傳·定公四年》,吳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彆至於大彆。京相璠《春秋地盤名》曰:大彆,漢東山名也,在安豐縣南。杜預《釋地》曰:二彆近漢之名,無緣乃在安豐也。按《地說》言,漢水東行,觸大彆之陂。南與江合,則與《尚書》、杜預符合,但今不知地點矣。

沔水之左有騎城,週迴二裡餘,高一丈六尺,即騎亭也。縣故楚邑也。秦覺得縣。漢高帝十二年,封黃極忠為侯國。縣南有黃家墓,墓前有雙石闕,雕製甚工,俗謂之黃公闕。黃公名尚,為漢司徒。沔水又東逕豬蘭橋。橋本名木蘭橋,橋之擺佈,豐蒿荻,於橋東劉季和大養豬。襄陽太守曰:此中作豬屎臭,可易名豬蘭橋,百姓遂覺得名矣。橋北有習鬱宅,宅側有魚池,池不假功,天然通洫,長六七十步,廣十丈,常著名魚。沔水又南,得木裡水會,楚時,於宜城東穿渠上口,去城三裡。漢南郡太守王寵又鑿之,引蠻水灌田,謂之木裡溝,逕宜城東而東北入於沔,謂之木裡水口也。

推薦小說:

重生1980,我的嬌妻太誘人 |  蜜蜜寵婚,總裁老公藥不停 |  我家的笨蛋渣男 |  靈墳天棺 |  陰影公爵 |  馭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