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6章 河水三(1)[第2頁/共5頁]

屈東過九原縣南,河水又東,逕成宜縣故城南,王莽更曰艾虜也。河水又東,逕原亭城南。闞駰《十三州誌》曰:中部都尉治。河水又東,逕宜梁縣之故城南。闞駰曰:五原西南六十裡,當代謂之石崖城。河水又東,逕副陽城南,東部都尉治。又東,逕河陰縣故城北。又東,逕九原縣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漢武帝元朔二年改名五原也。王莽之獲降郡成平縣矣。西北接對一城,蓋五原縣之故城也,王莽之填河亭也。《竹書編年》雲:魏襄王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矣。其城南麵長河,北背連山,秦始皇逐匈奴,並河以東,屬之陰山,築亭障為河上塞。徐廣《史記音義》曰:陰山在五原北,即此山也。始皇三十三年,起自臨洮,東暨遼海,西並陰山,築長城及南越也。晝警夜作,民勞怨苦,故楊泉《物實際》曰:秦始皇使蒙恬築長城,死者相屬。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屍骨相支柱。”其冤痛如此矣。

顧瞻擺佈,山椒之上,有垣若頹基焉,沿溪亙嶺,東西無極,疑趙武靈王之所築也。荒乾水又西南,逕雲中城北,白道中溪水注之,水發源武川北塞中。其水南流,逕武川鎮城,城以景明中築,以禦北狄矣。其水西南流,曆穀,逕魏帝行宮東,世謂之阿計頭殿,宮城在白道嶺北阜上。其城圓角而不方,四門列觀,城內惟台殿罷了。其水又西南,曆中溪,出山,西南流,於雲中城北,南注芒乾水。

河水東北,逕三封縣故城東,漢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誌》曰:在臨戎縣西一百四十裡。河水又北,逕臨戎縣故城西,元朔五年立,舊朔方郡治,王莽之所謂推武也。河水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銅口。東逕沃野縣故城南,漢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綏武也。枝渠東注以溉田,所謂智通在我矣。河水又北,屈而為南河出焉。河水又北迤西,溢於窳渾縣故城東。漢武帝元朔二年開朔方郡,縣即西部都尉治。有道自縣西北,出雞鹿塞,王莽更郡曰溝搜,縣曰極武。其水積而為屠申澤,澤東西一百二十裡。故《地理誌》曰:屠申澤在縣東,便是澤也。

推薦小說:

隱少房東 |  花都小神醫 |  殘王霸寵:重生逆天小毒妃 |  極品天醫 |  我是槽點我怕誰 |  山海無限鏡花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