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46章 渭水下(1)[第1頁/共6頁]

又東太長安縣北。

《漢武帝故事》曰:建章宮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漸台,高三十丈。漸,浸也,為池水所漸。一說,星名也。南有璧門三層,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間,階陛鹹以玉為之。鑄銅鳳,高五丈,飾以黃金,樓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玉璧門也。

又一說,交龍捧舉而機不發。但言,今不知其故處矣。

一水東入清閒園,注藕池。池中有台觀,蓮荷被浦,秀實可玩。其一水,北流注於渭。

渭水又東北逕渭城南,文穎覺得故鹹陽矣。秦孝公之所居離宮也。獻公都櫟陽,天雨金。周太史儋見獻公曰:周故與秦國合而彆,彆五百歲複合,合七十歲而霸王出。至孝公作鹹陽,築冀闕,而徙都之。故《西京賦》曰:秦裡其霸,實為鹹陽。太史公曰:長安,故鹹陽也。漢高帝改名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彆為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之陽。王莽之都城也。始隸扶風,後並長安。而泬水注之,水上承皇子陂於樊川,其地即杜之樊鄉也。漢祖至櫟陽,以將軍樊噲灌廢邱,最,賜邑於此鄉也。其水西北流逕杜縣之杜京西,西北流逕杜伯塚南。本伯與其友左儒仕宣王,儒無罪見害,杜伯死之,終能報恨於宣王。故成公子安五言詩曰:誰謂鬼無知?杜伯射宣王。泬水又西北逕下杜城,即杜伯國也。泬水又西北,左合故渠,渠有二流,上承交水,合於高陽原,而北逕河池陂東,而北注泬水。泬水又北與昆明故池會,又北逕秦通六基東,又北逕堨水陂東,又北得陂水,水上承其陂。東北流入於泬水。泬水又北逕長安城西,與昆明池水合。水上承池於昆明台,故王仲都所居也。桓譚《新論》稱:元帝被病,廣求方士。漢中送羽士王仲都,詔問所能。對曰:能忍寒暑。乃以寒冬盛寒日,令袒,載駟馬,於上林昆明池上,環冰而馳。禦者厚衣狐裘寒噤,而仲都獨無變色,臥於池台上,曛然自如。夏大暑日,使曝坐,環以十爐火。不言熱,又身不汗。池水北逕鎬京東,秦阿房宮西。《史記》曰:秦始皇三十五年,以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小,乃作朝宮於渭南,亦曰阿城也。始皇先作前殿阿房,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直抵南山。表山顛為闕。為複道自阿房度渭,屬之鹹陽,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關中記》曰:阿房殿在長安西南二十裡。殿東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庭中受十萬人。其水又屈而逕其北,東北流注堨水陂。陂水北出,逕漢武帝建章宮東,於鳳闕南,東注泬水。又北逕鳳闕東。《三輔黃圖》曰:建章宮,漢武帝造,週二十餘裡,千門萬戶。其東鳳闕,高七丈五尺,俗言貞女樓,非也。

推薦小說:

癡傻三年,甦醒即無敵! |  太初仙祖 |  丹武帝尊 |  全球冰封:我用物資和崇禎換皇位 |  [綜]總之都是扉間的錯! |  重回返城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