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40章 穀水(1)[第2頁/共6頁]

穀水又東,又結石梁,跨水製城,西梁也。

遊觀者起落阿閣,出入虹陛,望之狀鳧冇鸞舉矣。此中引水飛睾,傾瀾瀑布,或枉渚聲溜,潺潺不竭。竹柏蔭於層石,繡薄叢於泉側,微飆暫拂,則芳溢於六空,實為神居矣。其水東注天淵池。池中有魏文帝九華殿,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今造釣台子其上。池南直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是黃初中所立也。其水自天淵池東,出華林園,逕聽訟觀南,故平望觀也。魏明帝常言:獄,天下之命也。每斷大獄,恒幸觀聽之。以太和三年,更從今名。觀西北接華林隸簿,昔劉楨磨石處也。《文士傳》曰:文帝之在東宮也,宴諸文學。酒酣,命甄後出拜,坐者鹹伏,惟劉楨平視之,太祖覺得不敬,送徒隸簿。後太祖乘步牽車乘城,降閱簿作,諸徒鹹敬,而楨摳坐,磨石不動。太祖曰:此非劉楨也?石如何性?楨曰:石出荊山玄岩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內秉堅毅之誌,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瑩,稟氣貞正,稟性天然。太祖曰:名豈虛哉!複為文學。池水又東流,入洛陽縣之南池,池即故狄泉也,南北百一十步,東西七十步。皇甫謐曰:悼王葬景王於翟泉,今洛陽太倉中大塚是也。《春秋·定公元年》,晉魏獻子合諸侯之大夫於翟泉,始盟城周。班固、服虔、皇甫謐鹹言翟泉在洛陽東北,周之墳場。今案周威烈王葬洛陽城內東北隅。景王塚在洛陽太倉中,翟泉在兩塚之間,側廣莫門道東,建春門路北,路即東宮街也,於洛陽為東北。後秦封呂不韋為洛陽十萬戶侯,大其城,並得景王塚矣,是其墳場也。及晉永嘉元年,洛陽東北步廣裡地陷,有二鵝出,蒼色者翱翔沖天,紅色者止焉。陳留孝廉董養曰:步廣,周之狄泉,盟會之地,今色蒼,胡象矣,其可儘言乎?後五年,劉曜、王彌入洛,帝居平陽。

皂澗水又東流,入於穀。

穀水又東,逕函穀關南,東北流,皂澗水注之。水出新安縣,東南流,逕母邱興墓東,又南逕函穀關西。關高嶮峽,路出廛郭。漢元鼎三年,樓船將軍楊仆,數有大功,恥居關外,請以家僮七百人,築塞徙關於新安,即此處也。昔郭丹西入關,感慨於其下,曰:不乘駟馬高車,終不出此關也。去關十二年,果如誌焉。

推薦小說:

明風八萬裡 |  桃源俏婆娘 |  崑崙在天上 |  麻辣小佳妻:總裁請寬衣 |  超級品鑒家 |  爆豪櫻子是萬人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