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35章 漯餘水(2)[第2頁/共3頁]

又東南過海陽縣,西南入於海。

《魏地盤記》曰:肥如城西十裡,有濡水,南流逕孤竹城西,左合玄水,世謂之小濡水,非也。水出肥如縣東北玄溪,西南流逕其縣東,東屈,南轉,西回,逕肥如縣故城南。俗又謂之肥如水,非也。故城肥子國,應劭曰:晉滅肥,肥子奔燕,燕封於此,故曰肥如也。漢高帝六年,封蔡寅為侯國。西南流右會盧水水出縣東北沮溪,南流,謂之大沮水。又南,左合陽樂水,水出東北陽樂縣。《地理民風記》曰:陽樂,故燕地,遼西郡治,秦始皇二十二年置。《魏地盤記》曰:海陽城西南有陽樂城。其水又西南,入於沮水,謂之陽口。沮水又西南,小沮水注之,水發冷溪,世謂之冷池。又南得溫泉水口,水出東北溫溪,自溪西南流入於小沮水。小沮水又南流,與大沮水合而為盧水也。桑欽說盧子之書,言晉既滅肥,遷其族於盧水。盧水有二渠,號小沮、大沮,合而入於玄水。盧水又南與溫水合,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於玄水。《地理誌》曰:盧水南入玄。玄水又西南逕孤竹城北,西入濡水。故《地理誌》曰:玄水東入濡,蓋自東而注也。《地理誌》曰:令支有孤竹城,故孤竹國也。《史記》曰: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齊,讓國於此,而餓死於首陽。漢靈帝時,遼西太守廉翻夢人謂己曰:餘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遼海漂吾棺槨,聞君仁善,願見藏覆。明日視之,水上有浮棺,吏嗤笑者,皆無疾而死。因而改葬之。《晉書隧道誌》曰:遼西人見遼水有浮棺,欲破之。語曰,我孤竹君也,汝破我何為?因為立祠焉。祠在山上,城在山側。肥如縣南十二裡,水之會也。

《魏地盤記》曰:右北平城西北百三十裡,有無終城。其水又南入漯水,漯水又西南,入於庚水。《地理誌》曰:漯水出俊靡縣,南至無終,南入庚水。庚水,世亦謂之為柘水也。南逕燕山下,懸岩之側,有石鼓,去地百餘丈,望若數百石囷,有石梁貫之,鼓之東南,有石人援桴,狀同擊勢,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庚水又南,逕北平城西,而南入鮑邱水,謂之柘口。鮑邱水又東,逕右北平郡故城南。《魏地盤記》曰,薊城東北三百裡,有右北平城。鮑邱水又東,巨梁水注之。水出土垠縣北陳宮山。西南流逕觀雞山,謂之觀雞水。水東有觀雞寺,寺內起大堂,甚高廣,可容千僧。下悉結石為之,上加塗塈。基內疏浚,枝經脈散。基側室外,四出爨火,炎勢內流,一堂儘溫。蓋以此土寒嚴,霜氣肅猛,削髮沙門,率皆貧薄,施主慮闕道業,故崇斯構,是以誌道者多棲托焉。其水又西南流,右合區落水。水出縣北山,東南流入巨梁水。巨梁水又南,逕土垠縣故城西,左會寒渡水。水出縣東北,西南流至縣,右注梁河。梁河又南,澗於水注之。

推薦小說:

我不要隨機 |  禦獸:我的契約獸竟然是女帝 |  大唐貞觀第一紈絝 |  天醫嫡妃 |  女總裁的貼身保鏢(我是三羊) |  我的鬼眼校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