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29章 易水(2)[第2頁/共6頁]

《地理誌》曰:城在蒲水之陰。漢章帝元和三年,行巡北嶽,以曲逆名不善,因山川之名,改曰蒲陰焉。水右合魚水。水出北平縣西南魚山,山石若巨魚,水發其下,故世俗以物色名川。又東流注於蒲水,又東入濡。故《地理誌》曰,蒲水、蘇水,並從縣東入濡水。又東北逕樂城南,又東入博水,自下博水亦兼濡水通稱矣。《春秋·昭公七年》,齊與燕會於濡上。杜預曰:濡水出高昜縣。東北至河間鄚縣入易水,是濡水與虖池,滱、易,互舉通稱矣。博水又東北,徐水注之。水西出廣昌縣東南大嶺下,世謂之廣昌嶺。嶺高四十餘裡,二十裡中,委折五回,方得達其上嶺,故嶺有五回之名。下望層山,盛若蟻垤,實兼孤山之稱,亦峻竦也。徐水三源奇發,齊瀉一澗,東流北轉,逕東山下。水西有《禦射碑》。

水出蒲城西,俗謂之泉頭水也。《地理誌》曰:北平縣有盧水,便是水也。東逕其城,又東南,左入徐水。《地理誌》曰:東至高陽入博,今不能也。徐水又東,左合曹水,水出西北朔寧縣曹河澤,東南流,左合岐山之水。水出岐山,東逕邢安城北,又東南入曹河。曹水又東南,逕北新城縣故城南,王莽之朔寧縣也。曹水又東,入於徐水。徐水又東南逕一故城北,俗謂之祭隅城,所未詳也。徐水又東流入博水。《地理誌》曰:徐水出北平,東至高陽,入於博。又東入滱。

順水蓋徐水之彆號也。徐水又東,逕蒲成北,又東逕清苑城,又東南與瀋水合。

徐水又北流,西屈逕南岩下。水陰又有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逕東岩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巒,嚴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雲:天子以太延元年十仲春,車駕東巡,逕五回之險邃。覽崇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援弓而射之,飛矢逾於岩山,刊石用讚元功。夾碑並有層台二所,即禦射處也。碑陰皆列樹碑官名。徐水屈東北逕郎山,又屈逕其山南,眾岑競舉,若豎鳥翅,立石嶄岩,亦如劍杪,極地險之崇峭。漢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蠱出走,其子遠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名。山南有《郎老虎碑》,事具其文。徐水又逕郎老虎中子,觸鋒將軍廟南。廟前有碑,晉惠帝永康元年八月十四日壬寅,發詔錫君父子法祠。其碑,劉曜光初七年前頓邱太守郎宣、北平太守陽平包振等,共修舊碑,刻石樹頌焉。

推薦小說:

洪荒第一暴君 |  末日喪屍來襲:我開啟直播賣貨 |  天空第一戰神 |  重生之縱橫天下 |  農門辣女:山裡漢子甜寵妻 |  修羅丹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