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13章 河水五(3)[第1頁/共7頁]

沙溝水注之。水南出大河之陽,根源之分歧河者二百步,其水北流,注商河。商河又東北流,逕馬嶺城西北,屈而東注,南轉,逕城東。城在河曲當中。東海王越斬汲桑因而城。商河又東北,逕富平縣故城北,《地理誌》曰:侯國也。王莽曰安樂亭。應劭曰:明帝改名厭次。闞駰曰:厭次縣本富平侯車騎將軍張安世之封邑。非也。案《漢書》昭帝元鳳六年,封右將軍張安世為富平侯,薨,子延壽嗣。國在陳留,彆邑在魏郡。《陳留民風傳》曰:陳留尉氏縣安陵鄉,故富平縣也。是乃安世所食矣,歲入租千餘萬,延壽自以身無功德,何堪久居先人大國,上書請減戶。天子覺得有讓,徙封平原,並食一邑,戶口仍舊,而稅減半。《十三州誌》曰:明帝永平五年,改曰厭次矣。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帝六年,封元頃為侯國。徐廣《音義》曰:《漢書》作爰類。是知厭次舊名,非始明帝,蓋複故耳。縣西有東方朔塚,塚側有祠,祠有神驗。水側有雲城。漢武帝元朔四年,封齊孝王子劉信為侯國也。商河又分為二水,南水謂之長叢溝,東流傾瀉於海。溝南海側有蒲台,台高八丈,方二百步。《三齊略記》曰:富城東南有蒲台。秦始皇東遊海上,於台下繙蒲繫馬,至今每歲蒲生,縈委如有係狀,似水楊,可覺得箭。今東去海三十裡。北水,世又謂之百薄瀆,東北流,注於海水矣。大河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西。《春秋左傳·襄公十九年》:齊靈公廢太子光而立公子牙,以夙沙衛為少傅。齊侯卒,崔杼逆光。光立,殺公子牙於句瀆之丘。衛奔高唐以叛,京相璠曰:本平原縣,齊之西鄙也。大河逕其西而不出其東,《經》言出東,誤耳。大河又北,逕張公城,臨側河湄,魏青州刺史張治此,故世謂之張公城。水有津焉,名之曰張公渡。河水又北,逕平原縣故城東。《地理民風記》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縣故平原郡治矣,漢高帝六年置,王莽改曰河平也。晉灼曰:齊西有平原,河水東北太高唐,高唐即平原也。故《經》言河水逕高唐縣東,非也。按《地理誌》曰:高唐,漯水所出,平原則篤馬河導焉,明平原非高唐,大河不得出其東,審矣。大河右溢,世謂之甘棗溝,水側多棗,故俗取名焉,河盛則委泛,水耗則輟流。故瀆又東北,曆長堤,逕漯陰縣北。

《春秋左傳·襄公十四年》,衛孫文子敗公徒於阿澤者也。又東北,逕東阿縣故城西,而東北出,流注河水,枝津東出,謂之鄧裡渠也。

推薦小說:

飄絮的雪花 |  本港風情畫 |  陰陽醫館 |  末世權力 |  隱婚契約:夜帝的專屬小甜心 |  快穿之一葉偏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