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27、爭鋒[第3頁/共4頁]

皇甫嵩心中一動,目光也瞥見了本來昂首帖耳的三輔將領臉上有了異色。他假裝不知,揮手讓人將董卓召出去。

“董將軍拳拳為國之心令人敬佩,隻是當下敵情未明,還需稍待些光陰,比及敵情探明,再做進軍之議不遲!”

“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成勝,以待敵之可勝。不成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敷,我攻不足。不足者動於九天之上,不敷者陷於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

就在王國、韓遂帶著涼州聯軍鋪天蓋地撲向陳倉城的時候,三輔士民翹首期盼的朝廷王師終究到臨。

就在皇甫嵩心中暗喜軍心可用的時候,帳外的親衛進帳稟報,就在皇甫嵩達到的前一天率軍移駐美陽的前將軍董卓到了。

半晌,大帳的帷幕被翻開,一名虎背狼腰、滿臉虯髯的中年大將大步走了出去,他身材雄渾,再加上有虎睨狼顧之姿,披甲之下仍然健步如飛,帳中的氣勢頓時為之一奪,沉著了下來。

羌亂是本朝自建國以來就一向繚繞在每一名漢天子心中的夢魘,漢軍為了安定涼州的兵變,能夠說是殫精極力、疲於奔命,但是結果並不較著,固然有馬援、馬賢、任尚、虞詡、“涼州三明”等諸多良臣虎將昂揚效命,特彆是建寧年間的段熲,與羌人作戰前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終究安定西羌兵變,並擊平東羌叛軍。

“皇甫將軍,末將聽聞‘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此時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將軍一念之間也。”

正因為如此,固然府庫空虛,國用不敷,天子都不得不把關內侯如許的爵位拿到西園發賣,但是在安定入侵三輔的涼州叛軍上,漢朝廷倒是不予餘力地停止著。兩萬多設備精美、兵強馬壯的漢軍士卒就在當朝名將皇甫嵩的帶領下,大範圍地開赴西進,奔赴長安。

皇甫嵩這番話意義已經講得很明白,本身是不成能冒險直接帶著雄師就去救濟陳倉城的,還需求等候探明敵軍的真假以後再作商討,這也擁戴兵法中“慎戰”的原則。不料聞言的董卓頓時神采一變,語氣頓時減輕了幾分持續說道:

推薦小說:

假日凶殺酒店 |  軍痞農媳:山裡漢子,寵炸天! |  王者榮耀之風起長安 |  入贅後,太子爺攤牌了 |  靑城 |  妖魔橫行:我收集萬妖圖,出世無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