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全史:全兩冊

五十三、賈詡欲言又止[第2頁/共5頁]

曹軍的後續軍隊源源不竭地開來,江陵成了南下曹軍的臨時基地,曹操決定暫不回襄陽,在此休整。曹操命令仍由蔡瑁、張允率領水軍,一來出於對荊州降將的信賴,讓他們不要猜忌,二來曹操部下熟諳水軍的將領還真未幾。劉表的水軍運營多年,有大小艦船數千艘,水軍主力三萬人以上,現在全數歸入曹軍的體例。

孫權大怒,這不是藐視人嗎?劉備是豪傑,我孫權莫非不是?孫權對諸葛亮說:“我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反而受製於人。我意已決,不是隻要劉豫州能抵擋曹操,劉豫州失利了,另有我!”諸葛亮要的就是這個,彆看他隻比孫權大一歲,但純熟很多,諸葛亮接著說:“劉豫州固然敗於長阪坡,但部下人馬加上關羽將軍率領的水軍另有萬人之多,劉琦所率的江夏郡人馬也不下萬人。曹軍遠道而來,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並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投降疇昔的軍民又一定心折。將軍如果能命虎將統兵數萬,與劉豫州協規同力,必定能打敗曹操!”

曹操在江陵這邊封官、會友,一片喜慶熱烈的氛圍。

曹操南下荊州後,孫權也很嚴峻,他親身坐鎮柴桑,察看荊州局勢的生長,他很清楚,荊州以後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江東,遲早得跟曹操打一仗。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他們的春秋隻差一歲,諸葛亮稍長,都是二十幾歲的年青人,卻在引領著汗青的走向。

劉琮空出來的荊州刺史一職職位很首要,實際上擔負這個職務的應當是曹操的舊部,最好是文官出身,但又對軍政事件很熟諳,同時深得曹操信賴,本人也有相稱的資格。目前曹操身邊合適這些前提的人起碼有一個,比如像董昭就是抱負人選之一。但曹操選定的荊州刺史卻名不見經傳,他的名字叫李立,史乘上隻能查出他是涿郡人,字建賢,其他事蹟一概不知。

建安十三年(208)暮秋,氣候漸漸轉涼了。

回想之前被曹操任命為徐州刺史的車胄、單經等人,也都很不起眼,能夠在曹操眼裡刺史並不是個首要角色吧。但是,此次任命李立仍然讓很多人吃驚,內裡有人編了首民謠,內裡有“不料李立為朱紫”的話。

劉備這番話當然是摸索,他並冇有真去蒼梧郡的籌算,但他也不清楚孫權方麵的設法,以是先用心那麼一說。

推薦小說:

我喜歡你的資訊素 |  小甜心,萌萌噠! |  命運 |  無敵透視係統 |  日久生婚 |  無魂劍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