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全史:全兩冊

七十三、孫權營建濡須口[第2頁/共5頁]

曹操命令撤退,首戰濡須,曹軍以失利告終。

建安十七年(212)10月,也就是孫權剛搬到建業的次月,曹操親率雄師到了合肥,要與孫權爭奪長江天險。

濡須口兩邊是山,孫權依托它們夾水築城,下了很大工夫,把濡須塢構築得很堅毅,同時儲存大量軍用物質,來抵抗曹軍的打擊。濡須塢就像一把鎖,緊緊地鎖住了曹軍入江的流派,在這裡駐守重兵,也是廬江郡、九江郡方向拓展權勢的計謀支撐點,無形中把兩邊共有的長江天險變成了自家獨占,在計謀上完整處於主動。

遷都秣陵後,江東的防衛重心也需求停止一番調劑,以保衛新的大本營的安然,修建濡須塢便是首要行動之一。從曹軍江北基地合肥南下長江,中間隔著巢湖,當時這片水域比現在還要廣漠,合肥有一條叫施水的河道與巢湖相連,在巢湖與長江之間也有一條河,名叫濡須河,它發源於巢湖,流入長江。

濡須口是濡須河的入江口,在長江北岸,孫權開端提出在此修建軍事要塞時,大部分將領卻持反對定見,他們的來由是江東在長江上一向是防備性的,以是扶植的重點應當放在江南,在長江對岸修工事冇有需求,孫吳善於遊擊戰,登陸殺敵,回身上船,有冇有牢固的船埠無所謂。

初戰不順,讓劉備很愁悶。他讓人探聽城內的環境,得知縣令名叫王連,字文義,不是益州本地人,故鄉在荊州刺史部南陽郡,按照這個環境判定,他該當屬於劉璋父子部下的“東州軍”。王連看來是個有本領的人,劉備記著了這個名字,今後王連來到劉備的部下,遭到重用,諸葛亮擔負丞相時,王連做過他的丞相長史。

另有一次孫權來應戰,這一次孫權是乘大船來的,曹操倒不客氣,命令射箭,弓弩亂髮,箭射到船身上,射中得太多,把船都壓偏了,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麵受箭,等船隻保持均衡後命令歸去,這大抵纔是實在版的草船借箭。

對曹操來講,這一仗打得實在窩囊,團體氣力固然占優,但在場麵上卻處於優勢,乃至於孫權幾次應戰而不敢應戰。曹操任命的青州刺史孫觀也插手了此次濡須口會戰,在戰役中被流矢射中左腳,但他仍然對峙戰役,過後曹操對他停止了嘉獎和慰勞,把他由偏將軍升為振威將軍,但孫觀夠不利的,本來隻是被暗箭射中了腳,但傷勢卻越來越重,竟然死在軍中。

推薦小說:

超品修仙 |  你喜歡遊戲嗎 |  中國的功夫 |  神級治療 |  後傾山河:帝後很狂 |  [綜穿]那些被女主渣過的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