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全史:全兩冊

二十四、孫權自有對策[第1頁/共5頁]

對劉曄的建議,曹丕有些猜疑:“人家主動稱臣你卻討伐他,這會讓天下那些想來投奔的人喪失期任,他們必定會產生驚駭,不能這麼做。何不先接管孫權投降,以後一塊去伐劉備呢?”曹丕的觀點實在不對,在群雄爭霸初期,如果說殺一降者寒了想歸順人的心那還說得通,曹操當年不殺張繡、不殺劉備都是如許事理,但時勢竄改,格式已定,現在已經冇有多少還在擇主的豪傑了,反之應當抓住每一次機遇,不讓它白白錯過。

孫權明白大師的情意,乾脆在小範圍內把話挑明:“你們說的這個九州伯,聽都冇傳聞過,還是算了。當年沛公也曾被項羽拜為漢王,隻不過是一些權宜之計,既然如許還計算甚麼多與少呢?”

從名義上講,孫權和劉備都是漢朝天子的臣子,孫權是驃騎將軍、荊州牧,這是漢朝任命的;劉備是漢中王、益州牧,固然冇有獲得過漢朝的正式任命,卻也是既定究竟。對他們二人來講,不管法度是否合法他們以及部下浩繁文武的官職都是基於有個漢朝才存在的,漢朝俄然間冇有了,意味著這些官職也自行見效。

劉曄的觀點很深切、也很務實,很多老百姓並不太懂甚麼是帝甚麼是王,孫權堂而皇之地穿戴跟天子差未幾的衣服、用著差未幾的儀仗,大師就以為他是合法的天子,將來打退了蜀兵,你想去毀滅他,他就會奉告上麵的臣民說魏朝無端伐他,目標是滅亡他們的國度,俘他們的後代當童隸仆妾,如許吳人就會信賴他的話,必定更加高低同心,再攻打他們難度就大很多了。

先說孫權,他汲取了曹丕繼魏王時冇及時表態和慶祝的經驗,一傳聞曹丕稱了帝,不敢怠慢,頓時遣使稱臣,態度極其誠心謙虛,為表忠心,孫權還命令把於禁送回北方。

邢貞進了門,不知是用心還是偶然,冇有當即下車,張昭走疇昔對邢貞說:“有禮節纔有法製,你妄自負大,莫非欺負江東人少力弱冇有方寸之刃嗎?”邢貞聽罷從速下車。

於禁回到洛陽,曹丕訪問了他,此時於禁已經鬚髮皓白、麵龐蕉萃,見到曹丕,於禁很慚愧,不斷地流涕叩首,曹丕倒冇指責他甚麼,反而以荀林父、孟明視的事安撫他,還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比來一段時候產生的大事太多,人們幾近把於禁忘了,他還活著。於禁投降後被關羽送到了江陵,吳軍霸占江陵後於禁又被孫權節製,孫權冇有把於禁當作俘虜看,對他倒不錯,還親身和他相見,但也冇有放他歸去。曹丕稱帝前孫權為向他示好,曾開釋了朱光、董和等人,他們是在魏吳交兵中被俘的,那次也冇有放於禁,或許孫權感覺於禁更首要,能夠派上更大的用處。於禁除了冇有人身自在其他方麵都還挺好,吃的喝的都挺優厚,孫權還經常邀他一同外出。

推薦小說:

九鼎宗 |  快穿之專治各種不服 |  重生之嬌妻在上 |  最強雇傭兵1 |  妙味娘子 |  變身無敵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