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十八路諸侯[第1頁/共3頁]
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少年時以不羈聞、敖戲無度,後好學,為諸生,仕州郡,舉茂才,拜尚書郎,前後出任舒縣令、盧縣令,厥後遷幽州刺史,征拜議郎;其“在官明淨,無以糾舉”,在那漢末“豺狼當道”的年初實屬可貴,並且他算是漢末諸侯中第一個在境內推行屯田之策地。
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字文台,兵聖孫武後嗣,嘗在朝廷平黃巾之時著力頗大,為人剛毅勇敢,有大將之風。
典軍校尉曹操,字孟德,算得上是此次聯盟“元老”級人物,起首是他公佈了討董檄文,號令天下諸侯聯盟討董,而後對於討董之事也是主動參與。
總之在極短的時候內,曹操便已經* 在譙縣拉起了一支不小的步隊、成為了討董聯盟最早成形權勢之一。
初平元年三月下,大漢朝轟轟烈烈的第一次聯盟討董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這裡,固然冇有了幫助他的衛家,但曹家本身在譙縣運營時候更久,秘聞深豐富力不俗,更何況另有乾係匪淺的夏侯氏儘力互助,提及來一點也不比那陳留衛家差。
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曾為何進的大將軍府椽,少有任俠之氣,與蔡邕交好,為人不吝財物、熱善好施。
陳郡太守張邈,字孟卓,暮年與曹操、袁紹多有來往,而此次會盟陳留便是在他的地頭上。
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乃是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也算是與曹操一起運營討董之事的最早一人,加上漢室宗切身份,雖本身兵力略遜,僅萬餘人,卻無人敢小覷。
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前太尉喬玄族子,曾為兗州刺史。
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從虎賁中郎將轉為議郎,再到瘠薄之地北海為相,天然是因為獲咎了董卓,不過在其任上卻做得不錯,時人稱其為“孔北海”,算是對其的讚美。
濟北相鮑信,字允誠,靈帝封西園八校尉之一,後軍校尉。
起首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係四世三公袁家嫡派後輩、洛陽年青才俊之一,早在董卓入主洛陽之時就已經分開,在曹操譙縣討董檄文橫空出世以後,他當即自南陽起兵照應,不日即募集兩萬兵馬,又得知會盟將在陳留,即速往北趕來。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人,漢靈帝中閏年間曾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納四方邊將入洛陽謀誅寺人之時,陳琳曾勸諫,但不被采取;後董卓入住洛陽,陳琳因與袁府交好,遂入袁紹幕,在袁紹出逃之前,便已經出洛陽在外為其策應,而後至渤海,持續為袁紹出運營策,實際上此人才氣大多在文筆上,策畫卻冇多少,之前冇多少闡揚餘地,但在譙縣曹操討董檄文呈現以後,卻有了他演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