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四十二章 農事院使[第2頁/共3頁]

想到這些,朱大明對徐光啟說道:“徐愛卿獻上這三樣作物,在朕看來,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朕籌算在天下推行蒔植,凡是山地、坡地、旱地、鹽堿地,皆可蒔植這三樣作物。此後吏部考評提拔官員,也要把這三樣高產農作物的蒔植麵積,作為一項內容。”

這個年代冇有後代常見的化肥,產量能夠冇有那麼高,但是即便冇有化肥,照比這個期間的小米和小麥來講,產量也是高了不曉得多少倍。

幸虧徐光啟也有一群跟隨者和助手要安排,此中也有很多優良的農業專家,比如徐光啟的兒子徐驥,孫子徐爾默等,在搞八股文上都不可,厥後走的都是雜學的門路,作為徐光啟的助手,在算學、物理以及農學上,也算是做出了一些成績,現在這些從天津帶來的人,也都被安排在了通州的稼穡院,算是有了個不錯的歸宿。

另有一個合適人選,那就是寫出《農政全書》的宋應星,但是這小我,目前還在江南遊學,要到了來歲的時候纔會來北京插手會試,到時候朱大明當然會留下他,但是現在,他還不想過量參與這些人的生長過程。

後代玉米極其提高,司空見慣,但是在這個時空當中見到玉米、土豆這類後代常見之物,朱大明比瞥見黃金都更鎮靜。

李時珍在1578年完成的《本草綱目》中就已經有了玉米的記錄,但是直到乾隆期間,玉米在中國的蒔植都還比較希少,一向作為禦用之物,並未在天下範圍內提高耕耘。

看完土豆和番薯,正自鎮靜的朱大明很快就又瞥見王承恩遞過來一樣東西,還冇拿到手就認出來了,恰是玉米。

“臣建議來歲春,陛下可先在京畿四周劃出一塊田莊蒔植,到了春季,此物兩種則數十倍於當前,到了後年便可在直隸、九邊,乃至陝西、山西等地逐步推行蒔植。”

玉米,也是源自南美洲的作物,一樣是西方殖民者帶來東南亞的物種,然後又通過東南亞等地傳入中國。

當然了,作為禮部尚書的徐光啟,不成能在稼穡院破鈔太多時候和精力,考慮到當代勸農的職責,本來也歸屬在禮部,隻要作為禮部尚書的徐光啟正視,至於詳細誰來管對朱大明來講並不首要。

至於執掌稼穡院的人選,目前隻能是徐光啟來親身兼任了。

推薦小說:

陰陽魯班咒 |  軟玉生香 |  超維進化異世界 |  師傅,你又失靈了 |  逆鱗1 |  科技入侵修真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