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傳

30招安(二)[第2頁/共5頁]

目睹了張獻忠的能量,趙當世更加確信本身提早安排下線的行動是正而無誤的。孔慶年通川滇、杜純臣通東南,趙營今後的生長絕離不開此二人。

——————————————————————————————————————

與楊嗣昌穿一條褲子的熊文燦也辯論“目前兵馬俱以邊警儘撤,獨一步兵數千,斷非勝敵之著”、更說“若此時苦無兵馬可發,勿輕言賊易剿,如剿有兵有勢,不至成此難結之局也”,大肆擁戴楊嗣昌的論調。

張獻忠早在客歲底便因熊文燦的招安而產生擺盪,年初,他在與左良玉等官軍的作戰中持續得勝,帳下謀士薛正賢乃當朝宰輔薛國觀的侄兒,以“約降取繁華”之言趁機鼓動他投順朝廷。他思來想去,終究以為“誠得國觀為主於內,撫可萬全”,果斷了求撫的心。

“廣結援......”昌則玉早有洞見,緩緩而言,“左傳有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我營雖臨時投順朝廷,若覺得今後高枕無憂,則危亡不遠。當今明廷,內憂內亂,百年積弊絕非一朝一夕可除,自顧得空,我營若全倚此行姑息木之枯樹,到頭來免不得與之共傾。故而為今之計,投誠之餘萬不成斷了與諸家義兵的聯絡。其水我魚,有他們在一日,我營便如魚得水,可保永不受製於人。”

楊嗣昌與主剿派唇槍激辯,力陳招安張獻忠的需求性。先說“是則先撫一二股以殺賊勢,而後剿其他,仍不為失算”,又說“流賊蜂起垂二十年,為中原大害,若論常常之理,一剿而外,更有何詞?乃其恣橫遍7、八省,黨類至百餘萬,剿之不成勝剿,不得不開撫之一起,以殺其勢”。

有熊文燦與楊嗣昌一外一內遙相照應,加上薛國觀、陳洪範等人的推波助瀾,一番會商後,“麵諭剿撫原該互用”以及“豈有他來投降,便說一味剿殺之理”等結論已成定局。張獻忠接管招安之事由此水到渠成。

崇禎十一年三月中,名震天下的巨寇西營八大王張獻忠正式向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的熊文燦遞交降表。大明朝廷授其副總兵之職,並允其將軍隊駐紮在穀城縣王家河,還把王家河改名“承平店”,以示招安之意。

推薦小說:

猴妖傳 |  電競我為王 |  鐵馬關山 |  白袍神帥 |  我的佔有慾少年 |  孤燈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