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天下之扶明

第七十一章 賣鹽[第1頁/共3頁]

本來按朝廷端方,凡是產鹽之地,必定要派文官和內宦共同辦理,以便征收鹽稅。實在是拖欠東江銀餉太多太久,朝廷也不美意義了,大筆一揮,免征鹽稅,補助軍用。

畢竟東江這邊的奏摺都要在寧遠轉一圈,經過袁督師同意後,然後才氣上奏朝廷。袁督師把東江當作眼中釘,常常成心刁難,除了報功之類的奏摺以外,一些催糧催餉的奏摺常常便無緣無端的消逝了。

前麵遼東和東江兩虎相爭,情勢鬨得很僵。此時毛文龍天然不敢上奏摺要求朝廷準予東江煮鹽。

因而海商們也不提用銀兩買鹽了,紛繁表示要用糧食換鹽。此次前來冇有運來多少糧食,可否先定條約,歸去後這便運糧前來。眾海商按權勢大小把東江所產海鹽份額朋分一空,連人蔘貂皮的代價也不壓了,直接裝船,交割銀兩後便往回趕。籌辦歸去收買糧食,抓緊時候前來換鹽。

聽到這裡,袁崇煥卻不對勁,開口說道:“泥腿子可愛,這四千兩本督也不給他。”

袁督師看到此奏摺,拿不定主張要不要轉呈朝廷,便召來了程本直、梁稷商討。

程本直聽到梁稷反對,本身天然要同意,開口對袁崇煥說道:“大人,大喜啊。毛文龍本身作死,便怪不得彆人了。鄙人本籍滄縣,自幼便見過鹽民煮鹽,也算的上精通鹽事。凡煮鹽,必備柴火、海水、鹽民,此三者缺一不成。東江固然海水充盈,可惜島上貧乏柴草,倘若在遼南煮鹽,卻又怕建奴擾亂。鄙人有掌控,東江即便煮鹽,產出也不會大。 何況,大明本地均有產鹽之地。販子們誰會捨近求遠,千裡迢迢從海路去東江買鹽呢。”

皮島這邊,每隔三五日,便會有運糧的船上船埠卸糧。導致江南等地的糧草一起上漲,食鹽的代價一起下跌。通過市場調劑,最後達到均衡,纔開端有海商提出用銀子采辦海鹽。

袁崇煥說道:“所謂積土成山,積沙成塔。梁先生說的有理,即便東江產出未幾,煮鹽所獲甚微,本督也不給他。”

眼下島上隻留了一百鹽民,打理著三百畝鹽田。島上每日產鹽五萬斤,合計約五百石。一百鹽民,每日每人隻需求彙集粗鹽五石,活計算起來相稱的輕鬆。早上彙集完最下一層鹽田的粗鹽後,再把鹽田內的鹹水順次往下放一層便可。

楊存孝公然是做買賣的天賦,自從聽過王啟年講過的雷布斯故事,便把饑餓營銷的法門應用的爐火純青。每當海商們表示出販售海鹽的企圖。楊存孝幾次就是幾句話:“這些海鹽被人預定了的,那些海鹽也被人預定了的。既然掌櫃的和我們東江是老友情了,這麵子也不能不給。鄙人咬咬牙,給你擠出一百石吧。至於代價倒是好說,每斤粗鹽五分銀子。倘若你想要多買?行,拿糧食來換,石半糧食換一石海鹽。”

推薦小說:

不滅龍帝 |  小妻要逃:帝少的心寵嬌兒 |  開著外掛闖三國 |  人在高武,考古神話 |  我在火葬場上夜班的那幾年 |  重生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