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記

第637章 戰後(1)[第2頁/共3頁]

扳著指頭算一算,現在的建州女真,滿打滿算不到四萬人,還包含了老弱婦孺在此中,他們此時的處境,比之老奴起兵的時候還要有所不如。

在肯定建奴已然撤離以後,祖大壽命令翻開城門,按事前交代好的,派出數騎,前去錦州送信。

此疫氣最為可駭之處,在於能感染人的口鼻後,相互傳播,是覺得禍甚烈,大淩河的慘狀是其最好左證,彆的,他還列舉了兩年前產生在陝、晉之交,避禍公眾一樣傳染此疫病後,死傷枕籍的例子,內容非常翔實,讓人不得不平。

不過幸虧終究保住了大淩河,並且全部戰役與本來的汗青比擬,耗時不長,援助的雄師尚未到達就結束了,往馳大淩河隻要吳襄去過兩次,都是偏軍,固然敗了,但喪失不大,算是給大明儲存了一絲元氣。

代善和多鐸不得不結合起來,共同以大貝勒的身份(多鐸掌四旗,已經與代善平起平坐,名正言順地成了大貝勒,莽古爾泰之弟德格類接掌正藍旗,做了小貝勒),號令統統遼東大地的旗人,全數向遼陽集合,以抱團取暖。

代善和多鐸初時是不信的,阿誰強大非常,傲視四方的大金,甚麼時候淪落到如此慘痛的境地了,如果這些人冇有扯謊話,那大金...大金危矣。

這個言官姓甚名誰不首要,有冇有受人教唆則不太好說,總之他在奏摺中說本身讀過醫書,又與太病院同僚交好,推斷此次遼東大疫乃是因為季候變更,疫氣橫生而成。

因瘟疫橫行,建奴喪失慘痛,自行退兵,大淩河城中的將士一樣死了很多,為免瘟疫持續分散,孫承宗令祖大壽率軍持續留守大淩河,厥後該如何措置,這個題目,總督大人拋給了朝廷。

固然祖大壽厥後降而複叛,但涓滴冇有影響後金在大淩河之戰的光輝,按後代的說法,就是後金獲得了計謀性的勝利,其意義涓滴不遜於薩爾滸之戰和鬆錦大戰,加快了明亡清興的過程。

就在兩邊互不平氣,爭論不下的時候,一個新的聲音呈現了。

四周牛錄的留守旗人連續來報,說是盛京已被阿敏焚燬,黃台吉宗子豪格也被砍了頭顱,放在盛都城外京觀的最頂之上,並且祖地赫圖阿拉,也被阿敏劫掠一空後,燒成了白地。

明國如果大肆進軍,光是用人堆,恐怕也能讓他們亡國滅種,更彆提一東一北,另有東江鎮和阿敏的威脅。

除了送信,更首要的,是將城內死屍清理出去,同城外一地狼籍的死屍一起安葬,不然的話,不但疫病還會持續惡化,就是這撲鼻的惡臭也讓人受不了。

推薦小說:

重生海賊王之副船長 |  山裡漢寵妻:空間農女田蜜蜜 |  草莓味的你 |  帶著空間去種田 |  天降男神住隔壁 |  末世之軟包子打忠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