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拐點

鴉片戰爭[第2頁/共4頁]

鴉片戰役不但充分透露了清王朝的孱羸,並且充分透露了它的腐朽。主持禁菸活動取得勝利並在戰役中抗敵有功的抵當派林則徐、鄧廷楨等,遭到打擊和架空,被撤職查辦;而屈膝乞降的投降派琦善、伊裡布等人卻被重用,獲得了與英談判的大權。1841年1月27日,清當局在“皋牢”政策宣佈失利後,對英宣戰。道光帝任命禦前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讚大臣,集結各省軍隊17萬人開往廣東。在戰役中,曾因彈壓白蓮教叛逆有功而被封為果勇侯的楊芳,麵對敵軍狠惡的炮火,不是正視實際、思考對策,而是鄙夷“夷炮”為邪教神通,號令處所保甲遍收官方婦女溺器為“厭勝具”,名之曰“以邪製邪”,成果天然是一敗塗地。奕山則不懂軍事,昏庸無能,其軍隊在英軍炮艦的攻逼下一觸即潰,亂成一團,最後隻得高懸白旗,屈辱投降,簽訂《廣州和約》。1841年8月,英軍擴大侵犯戰役,再度打擊廈門,並北犯定海、寧波,竄犯台灣。清當局為挽回失利,起用協辦大學士奕經為揚威將軍,侍郎文蔚和副都統特依順為參讚大臣前去浙江,並從江西、湖北,四川、陝西、甘肅等省集結軍隊。但是奕經等人在行軍途中,卻置戰事於不顧,照顧親朋故舊,一起遊山玩水,訛詐處所供應,到姑蘇後又屯兵不前,整天沉湎於花天酒地當中,最後弄得民怨沸騰,言官彈劾,奕經等才分開姑蘇。如此出師,如此對敵,其結局天然隻能是喪師失地。道光帝本來就擺盪不定,至此,作戰勇氣喪失殆儘,一意求降,不思再戰了。天朝大國的掉隊在此次戰役中也透露無遺。在兩年多的時候裡,中國變更了10多萬軍隊,前後有1名總督、2名提督、7名總兵、2名都統以及數千名流兵死於疆場,而英國遠征軍的戰死人數據英方統計卻不敷百人。英軍的大炮遠及十裡表裡,遠遠優於清朝大炮。英人放炮可連聲不竭,而清軍放一炮後,須轉輾移時,纔可再放。在苦戰中,清軍的新式火炮常常“火門透水,炮不得發”,並有炮身發燙炸裂的。

推薦小說:

災厄降臨 |  都市之最強修仙 |  禦靈時代:隻有我通曉曆史 |  九霄神皇 |  公主病[綜英美] |  我為係統送快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