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一相無相分第九[第1頁/共3頁]

【譯文】

【原文】

此專指須菩提尊者,因為須菩提是發願修「無諍三昧」的羅漢,為人中第一,亦為阿羅漢中第一,故稱第一離欲阿羅漢。

斯陀含:

「不會的,佛陀!為甚麼?阿那含的意義是不來,二果斯陀含,斷除了欲界思惑今後,就永久居住於色界的四禪天,享用天上的福樂,不再來人間,以是才名為不來。以是心中已冇有來不來的彆離。是以,才稱為阿那含。若他另有證果之念,便是著了不來之相,就不成以稱為阿那含。」

*前三果,都叫作「果」,為甚麼到阿羅漢,不稱為「果」而稱作「道」?因為前麵三果羅漢另有學位;就是還要修學,還未達到最高境地。而無學位的第四果阿羅漢,已證到般若、有為的真諦。他這個「道」已與「覺道」、「佛道」附近了,以是不消「果」來講。

梵文ara?a,音譯阿蘭那,華語「無諍」。梵語samadhih,音譯三昧,華語「正定」,就是入了禪定之意。「無諍三昧」,就是無我人、相互高低、聖凡之分,一相劃一。連真空亦無住,如有住者,即有對待,便生諍論,長繫存亡矣。

「須菩提!你以為須陀洹會生起如許的心念?『我已證得須陀洹果!』」

華語「不來」或「不還」,聲聞第三果。謂不再來,或不再還於欲界也。此位須斷儘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當斷第7、八品思惑時皆為向,已斷儘第九品為果。

華語「一來往」。聲聞第二果。謂其當於欲界的天上、人間,各受生一次也。此位除斷儘三界見惑外,須更斷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證得之。當斷一至五品時,皆為向,已斷儘第六品為果;彆名「薄淫怒癡」。

「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第一離欲阿羅漢: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

*本文論述所謂「般若實相」,非有相非無相,非一非異相,離統統相,便是實相。佛陀藉聲聞四果為喻,廢除有惑可斷,有果可證的妄念。

須菩提答覆:「不會的,佛陀!為甚麼呢?須陀洹的意義是入聖流,而究竟上是無所入的,不固執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相,因為心中冇有取捨的妄念,不隨六塵流轉,以是,才叫作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推薦小說:

年妃進化錄 |  南北雜貨 |  廢材逆襲:冰山王爺傾城妃 |  超時空提取 |  最後那隻女鬼留給我 |  誰曾許君風與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