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途

第一章 鳳陽山上老和少[第2頁/共4頁]

宿縣城門東邊聳峙著一座鳳陽山,這山不算太高,更像一個丘陵,昔日蔥蔥蘢鬱的山頭已經變得光禿禿,荒涼得就像是被巨人順手丟棄的黃泥塊。

“說的也是,”小孩胡亂撓了幾下腦袋,一屁股坐回地上,抿了抿乾裂的嘴唇,仰起枯黃的小臉定定地望著周道長,“那你老持續接著先前的故事講吧……”

現在朱重八已經五歲了,五歲恰是沖弱初萌的階段。但是劉地主家的孩子瞧不起他們這些耕戶孩子,父母和哥姐又累得跟狗一樣哪有空逗哄小孩,不幸的朱重八除了跟牛哞哞哼哼幾句,再也無人理睬。好不輕易碰到一個喜好吹牛的老神棍,聽對方講一些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故事,這一下彷彿給朱重八幼小的心靈翻開了一扇奇妙的窗戶,今後他每天早早就把牛趕到鳳陽山上吃草,本身搬塊石頭坐在周鼻子麵前聽經學道。

自從韃子入關建立元朝政權後,因為元人與漢大家數的比例極不平均,漢人的文明和典章軌製比元人優勝,朝廷為了庇護元人的職位,主張元蒙至上主義,把統治下的百姓分為四等人:一等元人,二等色目人(即西域人、歐洲人),三等漢人(北方其本來統治下各少數民族及部分漢人),四等南人(原宋朝國土內的統統漢人)。朝廷還特彆規定在四等的南人中,如果冇有上學和當官的人就不能有正式名字,隻能以父母春秋相加或者出世的日期或者行輩定名……安徽鳳陽地處原宋朝國土內,恰是所謂的四等南人轄區,以是這裡的老百姓過得很艱苦,冇有職位、冇有經濟支出,連個像樣的名字都冇有……

收支宿縣的百姓們臉上的神采彷彿一樣被凝固,麵無神采,來去倉促,視若無睹城門四周乞助討要的流民乞丐。悠長的乾旱完整麻痹了百姓們的認識,除了盼著下雨,他們對周遭的統統早已無動於衷。

朱重八的故鄉在濠州鐘離,和他目前餬口的宿縣隻要一山之隔。他的老爹朱五四本是一個淺顯農夫,但是這年初種的糧食還冇上繳的糧食多,創業不如打工,以是朱五四一怒之下荒廢了本身的耕地,帶著家人翻山越嶺來到宿縣給本地一戶劉姓地主打工做耕戶。

看管城門的衛兵三三兩兩散開,有的無精打采蹲在地上抽水煙,有的懶洋洋坐在攔柵上張望,有的百無聊賴靠著城牆吹牛打屁。一雙雙陰鷲般的眼睛冷酷地掃視著收支的百姓,看到這些衣衫襤褸的百姓衛兵就忍不住皺眉頭,內心暗罵:一個個窮鬼,老子想撈點油水都無處動手。至於耳邊傳來的哀嚎痛哭,他們都習覺得常,隻要那些流民乞丐不進城,不在城門肇事,死得再多也不關他們的事。

推薦小說:

人在四合院,我是劉大少 |  蝕骨閃婚:神秘總裁的寵妻 |  太古天魔 |  天青天外天 |  忠犬老公,寵上癮! |  熊貓男友很難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