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錦傳

第五十章 功虧一簣[第1頁/共7頁]

周瑜自發不妙,他不顧是否會獲咎袁術,站在孫策身後,以備不虞。公然,這朝廷禮官宣讀聖旨,所封的廬江太守竟不是孫策,而是劉勳。

本來這裡便是“望春樓”,方纔孫策進門時正在愣神,未曾看到牌坊,此處確切與旁的酒坊無異,好似並非風月之所。孫策被一起引著,但見院中假山錯落,修竹彷彿,當中一灣淺池,水清無魚,正中乃是一方新奇小亭,以青紅色紗簾隔斷四周,昏黃如月影,甚是高雅。

是啊,畢竟心冷了,身子又如何捂得熱,而周瑜方纔說的萬全之策,又是甚麼意義呢?

許是聽到孫策與小廝說話,亭中琴聲戛但是止,那女子低聲道:“奴家久聞孫少將軍大名,本日你既有緣入了我的酒坊,我便邀你共飲一杯,孫少將軍莫非還怕我這小女子不成?”

周瑜這話,無疑戳中了大喬的苦衷,她蹙眉苦道:“父親並非攀龍附鳳之人,那日提出以太守之位為前提,應是為了鼓勵孫郎罷……”

大喬好似站在天平之上,一頭擔著父親,一頭牽著孫策,不管她方向哪一方,另一方皆會墜落穀底。父親於她有哺育之恩,與父親的安危比擬,本身的幸運又算得了甚麼?

周瑜不徐不疾,做了個請的手勢。大喬篤定他做事不會毫無目標,忍了抽泣,微微一揖,掀簾走入了大帳內。

通敵之事,乃是由推論得出,孫策手上並無李豐與黃祖或其部下來往的印信。看李豐一副胸有成竹之態,便知他定然已措置妥當。眼下拿李豐毫無體例,若再在此地逗留,隻怕會落下不臣之話柄。孫策表情沉重,麵上卻假裝胸有丘壑,嘲笑道:“小人還在抵賴!既然你不見棺材不落淚,待袁將軍返來,我便將鐵證拿出,我們當堂對證!”語罷,孫策調轉馬頭,朝壽春城馳去。

孫策麵上答允,雙眸餘光卻四下打量這亭子,此亭竟有八角,各麵吊掛這擺列錯落的紗簾,讓人不由想起《易經》中的八卦經學,而這女子與本身相對坐在中心,正合主客分歧之道。

即便新歲年下,周瑜與孫策亦未得閒,每日在府衙內查閱檀卷,以體味廬江郡的大抵環境。

聽了小喬這話,周瑜嘴角勾起一絲含笑:“今時本日這景象,即便令尊認定伯符為婿,亦不敢鬆口承諾了。”

陸康不愧為九卿之臣,廬江在他的統領下,次序井然,百姓安居。孫策惦記陸康病勢,攜周瑜一道前去看望,卻數次被回絕在廟門以外。未過初五,城中陸家竟傳來了陸康病逝的動靜,周瑜孫策震驚中帶著可惜,一道入城記念。舒城近萬百姓冒著酷寒,夾道送陸康最後一程。

推薦小說:

漢末皇戚 |  蓋世醫尊1 |  古穿今之國民妖精 |  抗戰之泣血殘陽 |  王牌機甲師 |  青春的淚,苦極甘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