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第二十三章 幘巾[第3頁/共6頁]

冇錯,蔡中郎實在很想問問麵前的公孫兄弟,既然你們那兩個大漢頂級權威教員已經聯手製定了這類所謂‘鉤識標點’的標準,那為甚麼不早拿出來?

話說,兩次黨錮之禍,太門生都跟著黨人大儒們衝鋒陷陣。但是,間隔上一次黨錮之禍也不過數年罷了,天下人卻隻記得望門投止的張儉,隻記得天下表率的李元禮,又有誰記得戔戔四年前被下了大獄的上千太門生呢?

話說,人家蔡邕畢竟是個肚子裡有貨的人,他細諦聽這兄弟輪番站出來給太學中人講授標點,也是感覺絕妙……能不妙嗎?想當年晚清有大臣出洋,到了外洋看到這麼多標點標記,第一反應就是記下來,然後再帶歸去攻訐一番,說洋鬼子就曉得搞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亂糟糟的冇啥用!誰成想把這玩意先容出去,當即就被遍及利用了起來。

此言一出,蔡邕當即警戒了起來。

早拿出來我早寫上了就是了,非得等我辛辛苦苦滿頭大汗的寫完了,然後搖著頭說我寫的不對?想博出位也犯不著踩我吧?

但是,這類環境在比來十幾年間消逝的無影無蹤,太門生的職位也一蹶不振……為甚麼?很簡樸,太門生天然喜好存眷政治,然後從中作死罷了!

冇體例,好東西就是好東西,文章用上這些東西今後,觀點與意義確切表達的更清楚……厥後的人也都一向奇特,為甚麼中國的文明那麼發財並且一向持續不竭,可標點標記這個東西上卻一向這麼大略呢?

“兄長,那蔡郎中也是天下名流,”最早開口的乃是阿誰年級最小叫公孫越的,聽他這話另有幾分實在。“你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拿他做筏呢?”

那方纔寫完一段字的蔡郎中,天然也就是蔡邕蔡伯喈了,聞言不免有些自矜。而他在左顧右盼以後卻又朝著幾個站在一旁的年青士子略顯得意的開了口:“幾位少君覺得如何啊,不知此篇《關雎》可合情意?”

現在來上太學的人,大抵是這麼幾類:

“哎,說是小童,實在女子十五而嫁。”另一邊,那公孫瓚還是冇大冇小在開著打趣,彷彿是邊地出身,鹵莽不堪慣了。“阿越,你本年才十六七……不如我們請劉師出麵,為你與這個蔡家女約個婚姻,然後你再等個八九年,到了二十五六再與之結婚,豈不是挺合適?”

這但是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真諦。

“我自幼失祜,必然要早早娶妻持續香火的。”公孫珣聞言當即辯駁。“還是阿越來娶好了。”

推薦小說:

女神的特種保鏢 |  我的愛情不打烊 |  天使準備辭職[綜英美] |  海賊之無上劍神係統 |  虛擬之洪荒界 |  靈魂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