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撫天下

第五十八章 名揚山東[第1頁/共8頁]

不出阮元所料,武億入幕不過數月,山東士人當中,對阮元已儘是獎飾之言。先前很多童生因未能拔擢之故,對阮元尚多有誹謗之語,這時眼看名譽甚著的武億都已經成為了阮元的幕賓,各種輕視之言,已是半句都說不出口。如果再說,必有其他生員上前指責。

武億聽著本身舊事,心中天然也盪漾不已,暗自回想阮元那幅掛在牆上的墨跡,行筆連貫,絕無滯澀,可見寫字之人是心中至心佩服鐵鉉這類忠義之士。既然如此,他也定然不會至心依擁戴珅。但是當年舊事,卻還是不肯信賴。又道:“阮學使,你記得鄙人當年為官之事,鄙人天然該當感激。隻是,你當日京中之事,卻又要如何辯白?你老是去過和珅府上,這一點我冇記錯吧?”

孔璐華所言,原是錢大昕解釋前人所謂“七出”之時,有人提及“七出”與“失節”相悖,故而錢大昕出言相辯。這時聽孔璐華言語,自也欣喜,道:“不想世侄女年紀雖輕,卻飽讀詩書,竟連老夫的文章也都看過,可真是不易啊。老夫本來就以為這理欲之辨,所求乃是理欲相合,而非相悖。為了所謂貞節,竟連性命也不顧了,便是傷了人之底子的脾氣,實乃過當之舉。世侄女情願信賴老夫,原是老夫該謝過你纔是。不過話說返來,其間倒是另有一人,對這理欲之辨,觀點與老夫大略不異,隻是不知世侄女可否瞭解?”

錢大昕所言,是乾隆朝聞名學者孔廣森,號曰儀鄭,他精研《大戴禮記》,曾為其作補註十三卷,行於當世。孔璐華聽了結也一時不解,道:“實不相瞞,錢父執,家中族人向來浩繁,這位儀鄭先生想來不住曲阜,是故小女不識。如果‘廣’字輩,小女應稱他一聲族曾祖纔是。”

“我想不止,我倒是感覺……你像是熟諳了一個好朋友似的。”楊吉想想,如此答道。

更何況,阮元拔取的生員,本來大多就是公認的有實才之人。大家獎飾阮元,也都有實據可依,絕非平空謬讚。

扳談已畢,孔憲增父子也深知錢大昕之名,便陪著錢大昕前去撫玩古器了。阮元臨時在客堂安息,想著孔家父子姐弟三人,本日隻見了兩個,俄然又是一種欣然若失之感湧上心頭。

“族曾祖嗎?”錢大昕想想,卻不由感慨道:“隻可惜八年之前,儀鄭先生便歸天了,當時卻也才三十五歲。那年我再入都城,本想著一見,卻已是陰陽兩隔。想來他如果能活到本日,也不過四十出頭啊。”

推薦小說:

重生兵團一家人 |  我的傲嬌班主任 |  曾是年少時 |  女配軍嫂重生路 |  他從荊棘中走來 |  我可能冇有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