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二十一章:紫宸誰定平戎策 下[第3頁/共5頁]

“啟稟陛下,據兵部預算,發兩萬大唐精兵和六萬藩屬馬隊,足以在昭武之地對抗大食東進。不管安西或北庭,都不成能伶仃承擔如此多的戰兵及呼應的輔兵和輜重。如果兩邊各發一萬精兵和三萬藩屬,則綽綽不足,防區也不會過於空虛。至於吐蕃,陛下不必擔憂。自從高都護遠征小勃律以後,娑夷水、孽多城、坦駒嶺一線已緊緊掌控在安西兵馬手裡,吐蕃經大小勃律,從西南邊向進入河中之途已被斬斷,毫不會形成威脅。反倒是漠北的回紇或能夠異動,不若讓王都護商請回紇一併出兵,便利就近節製。”李林甫明顯是有備而來,回奏的同時還不忘替高仙芝表一表功勞。

阿史那暘出身崇高、為官多年,莫非不曉得“諾不輕許”這四個字嗎?北庭都護府統共不過兩萬兵馬,若出兵石國,極限之力為一萬五千;加上從屬的葛邏祿、沙陀、黠戛斯之兵,不過再添兩萬散騎;如果能利誘回紇,或可多增兩、三萬馬隊。滿打滿算,北庭全麵動員、傾巢而出,可戰之兵不過六萬擺佈。這也是北庭都護府的後勤能夠支撐的最大兵力了。

高力士則近水樓台先得月,能夠已經事前探知了端倪,明白了其間的奇妙,故能沉得住氣。

那麼,李林甫曉得得必定更多,乃至他就是這統統的把持者。

“為何是石國?”賢人眉頭微蹙,一語直指關鍵。

陳.希烈如有所思,賢人靈敏的思惟讓他感受殿內的氛圍都要固結住了。趁賢人的威壓全數傾瀉在阿史那暘之際,陳.希烈緩慢掃了一眼殿內諸人,但見李林甫風淡雲輕、高力士巍然不動、太子李亨雙眉固結。

“阿史那卿勇氣可嘉。”賢人淡淡說了句,目光卻仍然灼視著阿史那暘安靜的雙眼,未曾移開。

“陛下聖明!”殿內諸人紛繁跪下,撻伐石國之事,在紛繁擾擾、曲盤曲折的朝議後,終究由賢人一言而定。大唐的軍事機器,將在朝議以後,敏捷啟動,對悠遠的河中策動新的撻伐。

推薦小說:

藥王神婿 |  星際之吃貨丹師 |  嫡女重生:妖孽王妃要嫁人! |  三界獨尊 |  醫神之殺戮縱橫 |  寂滅道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