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明月

第78章 一座移動的山(求推薦票)[第1頁/共4頁]

常州府,他聽聞得一戶大戶人家,姓陳,家中一枝家傳的紅珊瑚,高達數尺,已傳六七代,卻被官軍看上。

隻是,比起全部兩浙路的災害,趙皓所作的這些善舉,太微不敷道了。

趙皓一起看來,隻見沿著水路一帶,到處有被花石綱毒害而家破人亡者。

兩浙路的水患,比起江南東路的水患要嚴峻的多,很多百姓已是流浪失所,食不充饑,路上到處可見餓殍。

方臘的首要活動地區在兩浙路,因為兩浙路受花石綱的風險最重,以是明教的鼓吹最有市場,江南東路固然也有權勢生長,但是結果並不好。

待得行得兩三百丈,趙皓登上船麵,遠遠的朝湖麵望去,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謝芸也並非想讓趙皓親身去運營自家的財產,並且來歲便要過門的準媳婦也很有商才,不消擔憂將來冇人領受。隻是本身這一去杭州,起碼也得一個多月,擔憂這臭小子冇法無天,又鬨出點大動靜來,乾脆帶著他出去逛逛,長點世麵。

重陽節一過,天氣漸涼,江寧城中已是落葉滿地,風一吹來,到處都是沙沙的聲音。

……

當然,陳氏這隻是個案,大部分人家,隻要家中的奇珍奇石被官府盯上,都隻得乖乖獻出,但是這一樣是不敷的。

“徽宗晚歲,患苑囿之眾,國力不能支……”

進入兩浙路,越是往南,避禍的哀鴻越多。

一起緊趕慢趕,終究進入太湖地段,趙皓也隨謝芸乘商船行於太湖之上。過了太湖,便是湖州之地,再往南便是杭州了。

至於趙皓,倒也並非得理不饒人之人,時過境遷,鄭家已是落水狗,他也提不起與其爭鬥的興趣,樂得清閒安閒,每日隻在秦淮河邊、子明園、千禧寺等地浪蕩。

“花石綱舟顛末,眾船遁藏,不得擋道!”

官府兵匪,巧取豪奪,搜刮民脂民膏,已到了喪芥蒂狂的境地!

一夜之間,鹽幫的精英幾近全軍淹冇,卻不能報官,報了也冇用。其一鹽幫本來就是私立分歧法的幫派,江湖紛爭很多,官府一貫就很少管;其二,鹽幫幫眾被妖物所殺,官府也無能為力啊。

鬨得滿城風雨的趙、鄭兩府之爭,終究告一段落。

(蔡絛《鉄圍山叢談》中提到“國朝禁中稱乘輿及後妃,多因唐人故事,謂至尊為官家,謂後為賢人,嬪妃為娘子。”上文中稱皇後為賢人是冇錯的,寫汗青的作者不怕讀者指犯弊端,最怕的是一知半解的跑出來駁斥……)

數日以後,趙皓與王玨、謝瑜和楊芳等人道了聲彆,便跟著母親水陸兼程,一起南下,往杭州而去。

推薦小說:

渡劫專家的後現代生活 |  農女有田超給力 |  女兒是上輩子的死對頭 |  我的知識能賣錢 |  重生八零狼夫勾勾來 |  妻命剋夫:病弱軍少,求放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