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

(二)、亂世梟雄――清太宗皇太極[第3頁/共6頁]

皇太極嚮明朝用兵,前後獲得大淩河之戰和鬆錦之戰的勝利,並五次向關內用兵。第一次是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親身帶領雄師,繞道蒙古地區,攻破大安口,圍攻北都城;第二次是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親統雄師,踐踏宣府、大同一帶;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命多羅郡王阿濟格等率軍入關,到延慶,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師。接著,阿濟格統軍下房山,破順義,陷平穀,占密雲,環繞明都,踐踏京畿。第四次是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軍入關,兵鋒直抵濟南。在長達半年的時候裡,多爾袞轉戰2000餘裡,霸占濟南府城暨3州、55縣,獲人、畜46萬;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派阿巴泰率軍入關,橫掃山東一帶,俘獲人丁36萬、牲口32萬餘頭。皇太極五次大範圍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攻陷濟南,皇太極之膽識、之派頭、之策畫確是無以倫比的。

3)、雄師西進,三征蒙古

4)、大兵南指,五入中原

諡號:文天子

生母:孝慈皇後(葉赫那拉氏)

秉承乾係:太祖第八子

在位時候:1627-1643

皇太極平生勤於政事,勇於戰陣,諸多軍國大事,事必躬親。他極富開辟精力,既有激烈的民族認識,又主動接收漢族文明,興利除弊,優禮漢官,並仿照明朝官製,建立了封建農奴製,使滿族進入封建社會。可謂“上承太祖建國之緒業,下啟清朝一統之雄圖”的創業之君。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駕部於清寧宮,長年五十二歲。身後葬昭陵,廟號“太宗”,諡號“文天子”。皇太極在位十七年間,同一了東北全境,促進了東北地區經濟的生長,締造了汗青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併爲之代替大明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堅固的基業。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汗青上一名有遠見高見和嚴峻汗青進獻的君主。

2、武功

稱帝春秋:35

陵墓稱呼:昭陵

皇太極向北用兵,兵鋒直指黑龍江上遊、中遊和下流地區。皇太極的戰略是:“懾之以兵,懷之以德。”達斡爾頭人巴爾達齊居住在精奇裡江(今結雅河)多科屯。皇太極將宗室女兒嫁給巴爾達齊,他成了皇太極的額駙(駙馬,侄半子)。不久,索倫部的很多首級接踵到瀋陽朝貢,表示歸順。崇德年間,皇太極兩次出兵索倫,征討博穆博果爾。兩邊在黑龍江上遊雅克薩(今俄羅斯阿爾巴津)、呼瑪爾(今呼瑪)等地遭受,顛末苦戰,清軍得勝,但喪失很大。博穆博果爾率餘部北逃。皇太極采取“聲南擊北”的戰略,預先埋伏蒙古馬隊截其逃路,將率眾逃到齊洛台(今俄羅斯赤塔)的博穆博果爾擒獲。皇太極征撫並用,以撫為主,終究使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裡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廣漠地區歸屬於清朝的統治。

推薦小說:

我的養成係女友 |  狼少梟寵呆萌妻 |  全球化遊戲入侵 |  國之大醫 |  末日重啟 |  餘生有你纔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