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帝國再起

第037 借虜平寇(一)[第2頁/共3頁]

近遼鎮吳三桂殺賊十餘萬,追至晉界而還。皆因借虜之力方得以破賊,然以理籌度,此時畿輔之間必為虜統統。但虜既能殺賊,便是為我朝複仇。我朝若予以義名,順勢而為,先國仇之大,而特赦其罪;借其雄強之兵力,而儘殲醜類,誠可為之也!”

就這些個豆腐渣軍隊,震懾一下匪賊還能夠,要拿去抵擋流賊的百萬雄師和韃子的數十萬鐵騎,成果可想而知。

高雄圖摸了把打理的非常整齊的大鬍子,一臉不成置否的道:“那就動清議,滿朝高低都同意聯虜平寇,聖上也不能視而不見。”

馬士英諸人還不曉得吳三桂早在四月下旬已經投降清朝被封為平西王;動靜不靈,於此可見。

眼下朝廷固然稀有十萬雄師,卻幾近不堪利用,不管是武昌的左良玉部,還是江北四鎮的兵馬,禍害起百姓來,各個都是妙手,要說麵對流寇和清兵,恐怕是一觸即潰的多。

吏部左侍郎呂大器也跟著擁戴道:“研老說得極是,聖上不準,我們就動用清議,門生就不信聖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罔顧朝野民意,某些人畢竟不是與我們一條心啊!”說完意味深長的看了馬士英一眼。擠兌的馬士英很有些侷促不安,心下已經悄悄把呂大器的十八代祖宗罵了個遍。

就連“挺福派”的馬士英也是“聯虜平寇”目標的讚決者,他上疏奏道:“吳三桂宜速行佈施,在海有粟可挽,有金聲桓可使;而又可因三桂以款虜。原任知縣馬紹愉、陳新甲曾使款奴。昔下策,今上策也。當谘送督輔以備差遣。”

此中副都禦史朱國昌奏道:“先帝以聖明之主,遭受非常,即梟李闖之頭,不敷以解臣民之恨,不敷以報先帝之仇恥。是故當下首要之事,莫過於平寇!

“今聞韃虜已南來,而凶寇又將東突,機會易逝,機不成失,千萬不成再行遲延!臣可法伏祈陛下速速定奪,敕下兵部,會合廷臣,既定應遣文武之人,或徑達虜主(指順治帝),或先通九酋(指清攝政王多爾袞)。利用敕書,速行撰擬,利用銀幣,速行購置。並隨行官役多少名數,應給多少廩費,一併摒擋完整。定於月內起行,庶款虜不為知名,滅寇在此一舉矣!”

“馬大人真是杞人憂天!”高雄圖嗤笑一聲,毫不躊躇的駁斥道:“前次聖上欲重修廠衛,要不是我等君子搏命力圖,如何能有明天?”固然馬士英比來幾次定見可貴的和君子們分歧,高雄圖卻不大承情,向來冇給他好神采看過。

推薦小說:

最後一個鬼師 |  史前餘孽 |  狐色生香 |  聖少女的煩惱[綜] |  溫寵入骨:大叔太會撩 |  二手男人我不要:老婆大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