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1頁/共4頁]

族學地點的大祠堂三進院,本就僅次於第四進,占地足有一畝,除了三正四耳的正房外,東西各有五間配房。

因這個原因,除了沈族後輩在此就學外,姻親世交後輩附學者眾。

一錦衣少年走到沈滿身邊,養著下巴,輕哼了一聲道:“瑞哥是怕功課差的太遠,冇有麪皮見人,才一曰不敢擔擱。”

沈全這個做弟弟的,不免壓力大,更不要說隔壁又住著一個沈瑾。

甚麼叫可惜?這是說孫氏死的不是時候,還是說沈瑜不該該給嫡母守孝?怪不得董舉人蹉跎半生,隻能做個夫子,這傢夥太不會說話了。

西廂是春耕班地點,東廂是夏耘班;正房東耳房是幾位夫子的安息室,西耳房是秋實班7、八個秀才地點地。至於正房三間,除了中堂供奉著“大成至聖文宣王”,東間是藏書室,西間是董舉人書房。西耳房與西廂之間,設有角門,出去就是盈園。

大祠堂之祭奠,與祠堂四仲月分歧,而是立春、東至、季秋、除夕,忌曰之祭。

董舉人見了,有些恍然。印象中,沈瑞的模樣有些恍惚,隻記得是個極渙散的孩子,常常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地逃學,又放縱身邊書童、小廝待同窗無禮,極其不討喜。當年賣力蒙童班的薛秀才,經常抱怨起這個門生的惡劣。

現在看著麵前這少年,真的是影象中那嬌縱渙散的孩子?

又想著這少年被沈狀元看重,親身教誨兩年半,董舉人便感覺扼腕。一個蒙童,狀元公親身教誨,也教誨不出來花來;如果狀元公肯親身教誨沈瑾,彆說是兩年半,就是3、五個月也會讓沈瑾受用無窮。

平常耕讀人家,後輩十8、九中秀才功名,並不算晚,還算是年紀輕的。可沈家是書香之族,後輩五歲就發矇讀書,五房又算是此中俊彥。

董舉人算了算沈瑞的年事,這個進度倒是並不比旁人強多少。可見資質有限,不然守著一個狀元公,早該當學的更多纔是。

處所大姓聚族而居,累世不遷,依傍宗族,不是一戶兩戶,祭奠之事,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除了遵循朝廷禮法設的家祠,便另有族中留下的大祠堂,這大祠堂,實際就是“祖祠”。

族學中學子從五歲到十幾歲不等,遵循學習進度分歧,便分了三個班級,“春耕”、“夏耘”、“秋實”三個班。“春耕”是蒙童班,“夏耘”則是籌辦插手孺子試或插手過孺子試未過院試的門生,“秋實”則是過了孺子試,取了秀才功名,卻冇有考入官學的。

推薦小說:

黑金科技 |  這個皇子真無敵 |  逐鹿天庭 |  末日:隻有我知道停服遊戲是金手指 |  醉枕香江 |  重生八零之女首富養成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