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二百六十七章[第1頁/共3頁]

高拱單獨深思著,隆慶六年,該辦些甚麼大事。持續推動吏製鼎新,是一件;綏廣,是一件;海運,是一件;清丈田畝均賦役,要不要放開?

出了會極門,高拱本想到文淵閣持續辦事,又想到一年四時得空陪陪夫人,新春佳節裡,她必是為膝下無子而傷感,也就撤銷了到文淵閣的動機,登轎回府。肩輿剛到門口,楊博的肩輿緊隨厥後也到了,跟著前轎要進大門,高福上前勸止,恰好高拱從轎中走出,楊博翻開轎簾:“嗬嗬,新鄭,未遵鈞囑,乞請寬諒!”

“可不是嗎,外洋的洋玩意兒,韃子的馬尾、羊皮,天南地北的貨色,都雲集都城了。不唯棋盤街、燈市口這些繁華之地,就連一貫凋敝的安寧門、德勝門外的關廂,貨架上也擺滿了。”

“兄台說說看!”趙、錢二人眼睛放光,忙問。

“嗯嗯,好主張!”趙、錢點頭道,“逛逛,喝上兩盅,合計合計!”

“還真冇費錢!”孫姓男人道,“哥倆兒,告兒你吧,自客歲高閣老主持朝審,取出檀卷一一參詳,一傢夥就開釋冤獄一百三十九名啊!誰還敢亂斷案?朝廷又加意肅貪,傳聞均勻三天就拿下一贓官,當官的大家自危,誰敢秉公枉法?”

“我輩有幸,看來要碰到腐敗之世了!”

“是啊!”楊博慨歎一聲,“皇上委政內閣,眷倚輔臣;內閣兩相又倶為人傑,委實是可貴的汗青機遇啊!”他呷了口茶,“新鄭,我看了江陵的兩篇壽序,情真意切,敘周、召夾輔之誼,讚新鄭才略蓋世,功德燦然,讀之無不動容,高、張失和之議為之消弭。博垂老邁矣,隻盼內閣二相同心同德,珍惜遇合,聯袂複興大明!”

隆慶六年的正旦節,格外熱烈。北虜之患終究成為疇昔,遼東一隅也傳來捷報,舉國為之奮發,目為大明覆興之象,都城百姓無不歡樂鼓勵。且不說嘉靖年間韃虜圍城,就是隆慶初年,春秋兩季也必戒嚴,民氣惶惑,莫說安居樂業,連踏結結實過日子也是期望。現在分歧了,北邊達成了戰役,朝廷的恤商策又次第落實,都城的商號店鋪,驀地間增加了很多。買賣人喜好討吉利,是以售賣鞭炮的攤販和各大寺廟的買賣,比往年大為紅火,除夕的鞭炮聲近乎徹夜未息,月朔一早,又劈裡啪啦響了起來,都城裡滿盈著鞭炮的火藥味。

“不成複興政潮了。”楊博感慨道,“本日局麵百年未有,來之不易,惟願不破局纔好啊!”說著,起家告彆。

推薦小說:

叉魚佬袁華:重走90年代致富路 |  撿個古代公主回家寵 |  龍戰於野 |  三生訣 |  迷你小魔女 |  億萬首席寵妻入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