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之抗日特種兵

一二八第一次淞滬抗戰[第3頁/共6頁]

簡介

事情之初,駐上海日軍有水兵陸戰隊1800餘人及武裝日僑4000餘人、飛機40餘架、裝甲車數十輛,漫衍在虹口租界和楊樹浦,另有水兵艦隻23艘,遊弋在長江口外和黃浦江上,由水兵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批示。1月28日半夜,陸戰隊分三路突襲閘北,攻占天通庵車站和上海火車北站。下水兵民義憤填膺,擔當滬寧地區衛戍任務的第19路軍3個師共3萬餘人,第60、第61師分駐姑蘇、南京一帶,第78師2個旅駐守上海,在總批示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批示下抖擻抗戰。戍守郊區的第156旅,在前來接防的憲兵第16團主動共同下,打退由橫浜路、虯江路、寶山路打擊的日軍,29日奪迴天通庵車站和上海北站。日軍敗退租界,通過英、美等國領事出麵“補救”,達成停火和談,緩兵待援。上海公眾在中國amp;#8226;共amp;#8226;產amp;#8226;黨的帶領和鞭策下,紛繁構造救護隊和義勇軍,主動援助第19路軍抗戰。29日,日本當局頒發聲明威脅中國當局,誣指上海事件是中國排日活動引發的。南京當局於30日倉促遷往洛陽。至2月2日,日軍從海內增調航空母艦2艘、各型兵艦12艘、陸戰隊7000人援滬。蔣光鼐急調第60、第61師參戰。3日,日軍粉碎停火和談再向閘北打擊,被守軍擊退。日本內閣遂增派第3艦隊和陸軍久留米混成旅援滬,由第3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代替鹽澤批示。7日,野村竄改進犯點,以久留米旅打擊吳淞,陸戰隊打擊江灣,詭計從守軍右翼衝破。第19路軍依托吳淞要塞及蘊藻浜水網地帶與日軍苦戰,第61師將打擊紀家橋、曹家橋及偷渡蘊藻浜的日軍各個毀滅,其他日軍又龜縮租界,由英、美等國領事再次出麵“補救”,以待援兵。

一二八第一次淞滬抗戰

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補救之下簽訂《淞滬寢兵和談》。日軍返回戰前防區(上海大眾租界北區、東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中國軍隊暫留現駐地(滬寧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兵區劃為非武裝地區。

推薦小說:

我變成了風 |  危險啊孩子 |  GT病毒進化者 |  嫡女重生:皇後很囂張 |  透視小兵王 |  借天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