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022章:投資前景[第2頁/共3頁]

在可瞻望的受災風險方麵倒是比較小,畢竟河北冇有甚麼大河道,每年水患並不是太窘蹙。水災、水患固然有,但那是屬於不成瞻望範圍,不像黃河水患那樣屬於常例。

“紅薯?地瓜?番薯?臣彷彿傳聞過,在福建等地已有人蒔植,但北方倒是極少的。”孫承宗聽朱由校問起紅薯,想了想答覆道。

隻是本意是好的,但推行手腕過分鹵莽,老百姓冇打仗過這玩意,俄然要求他們種紅薯,成果乾脆反了。

每畝耕地的開墾本錢節製在0.5兩白銀以下,投資風險就比較小。三年以後,大抵就有1石糧食的支出。1石糧食賣給糧行,就有0.7兩擺佈的利潤,而還款則是0.555兩白銀,每畝地盤另有0.145兩白銀的利潤。如果再給每戶佃農供應10兩白銀的無息存款,三年以後攤入每畝,就是0.033的利錢。則意味著每畝地盤在三年以後,能夠紅利0.112兩白銀。

如果算入天災等身分,那麼三年當中,257萬兩白銀足以抵當天災方麵的風險。

歸正荒地在北方多得是,估計後代的河北省範圍以內,荒地就超越兩千萬畝。

就如何進步農夫對天災的抗風險才氣,從而不消朝廷施助,朱由校頓時想到了地瓜,也就是番薯。

讓他們再肥一點,等時候到了,一併把他們宰了。

一片熱火朝天的荒地屯墾,在京畿地區持續的停止,因為炊事供應比較好,另有一個臨時‘病院’,確保了農夫的醫療,農夫們在屯墾的過程中主動性極高。

資金方麵倒是非常餘裕,大明皇家銀行在都城的攬儲金額已經敏捷衝破到了800萬兩白銀。此中有將近500萬兩,辦的都是五年耐久存款。

推行紅薯還鬨出民變,確切讓人感到難堪,並且最後讓滿清撿了便宜。清朝對農夫的收刮程度,比明朝要高得太多了,但是清朝之以是能夠保持,首要還是紅薯的功績。

三年齡後,每年能夠產生的紅利為145萬兩白銀。

大明皇家農業公司在開開荒地之前,遵循朱由校製定的投資法則,先停止本錢預算微風險預算。

銀行發行的禮票倒是賺了很多錢,起首這些禮票讓銀行獲得了能夠動用的資金,並且這些資金是不消給利錢的。同時兌換禮票收取3%的用度,一百兩禮票就能賺到3兩銀子。僅僅半個月,大明皇家銀行兌換出去的禮票就達到了30多萬兩,銀行就賺到了將近1萬兩銀子了。

推薦小說:

春姿俏 |  極品狂兵 |  神級兵王2 |  深圳愛情故事2雛菊之戀 |  我家兵器最可愛 |  盛唐俠客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