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

第7章 七之事[第1頁/共4頁]

《傳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栗、峘陽黃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極石蜜。”

《藝術傳》:“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鬆桂蜜之氣,所餘茶蘇罷了。”釋道該說《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台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

王微《雜詩》:“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廈。待君竟不歸,收領今就檟。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傍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姥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晉書》:“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燕飲,唯下七奠,拌茶果罷了。”

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餉米等,啟傳詔:李孟孫宣教旨,垂賜米、酒、瓜、筍、菹、脯、酢、茗八種,氣苾新城,味芳雲鬆。江潭抽節,邁昌荇之珍;疆場擢翹,越葺精之美。羞非純束野麏,裛似雪之驢;鮓異陶瓶河鯉,操如瓊之粲。茗同食粲酢,顏望楫免,千裡宿舂,省三月種聚。小人懷惠,大懿難忘。陶弘景《雜錄》:“苦茶輕換膏,昔丹丘子青老虎服之。”

《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卯茗萊罷了。”

壺居士《食忌》:“苦茶久食成仙。與韭同食,令人體重。”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桐君錄》:“西陽武昌廬江昔陵好茗,皆東人作清茗。茗有餑,飲之惱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揳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彆有真茗茶,煎飲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並大皂李作茶,並冷。又南邊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香芼輩。《坤元錄》:“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裡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於山上,山多茶樹。”

《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

《吳誌·韋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不率以七勝為限。雖不儘入口,皆灌溉取儘,曜喝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茶荈以代酒。”

推薦小說:

天才丹藥師:鬼王毒妃 |  宸係靈心之邪王霸寵 |  貴女當家 |  變個妹子帶回家 |  皇子奮鬥日常 |  明星小妻:邪魅冷少難自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