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下卷)(新修版)

第55章 袁崇煥評傳(14)[第2頁/共6頁]

“啟奏皇上:臣所統帶兵將得知督師袁崇煥入獄未釋,聽臣宣讀督師信函後,均言以督師此時處境,隻須一獄吏以鞭撻、火烙等酷刑,便可迫使督師謄寫此信,世人不信此為督師真意,決不受命。若督師親臨軍中批示,則不但臣所率數萬兵馬當即回師,而督師部屬未曾南下之數萬雄師,亦即星夜趕來京師,共報皇恩,出死力保社稷於萬全,為皇上粉身碎骨。不然眾軍心寒,朝夕間一鬨而散,關遼錦寧京津宣遵,戍守俱潰,臣祖大壽縱自刎軍前,以死報君,亦無濟於事矣,至袁崇煥罪過輕重,儘可於退敵以後再行查辦,請聖意卓裁”如此。

皇太極此次偷襲實在非常冒險。孫子兵法的首要原則是:設法引仇敵進入於我無益的陣地;讓仇敵辛辛苦苦的遠道來攻,我以逸待勞;仇敵初來時兵勢鋒銳,該當慎重不戰,待得仇敵困頓怠惰而想退兵之時,便乘機進擊。[9]這些求之不得的各種良機,俄然之間全數呈現了。袁崇煥熟讀孫子兵法,以他的大才,當然能長於操縱,就算不能一舉而滅了滿清,起碼也能夠令清兵十餘年不敢再來進犯。

第二天,十仲春月朔,崇禎召袁崇煥和祖大壽進宮,見麵後不問軍情,卻責問袁崇煥為何擅殺毛文龍,問不了幾句,就喝令將袁崇煥拘繫,囚入禦牢。其實在六月十六日的聖旨中,崇禎早已說毛文龍罪大,殺他“殺得好!”“不必引罪。”此時卻俄然“秋後計帳”,真是莫名其妙。

二次天下大戰時德軍猛攻斯大林格勒。蘇軍一麵扼守堅城,一麵另遣雄師抄德軍後路,終究聚殲德軍三十三萬人。經此役後,德軍就此一蹶不振。蘇軍元帥朱可夫的計謀,根基原則也不過是“守堅城,抄後路,聚殲之”九字罷了。

以此威脅,或有能夠迫使崇禎及眾大臣開釋袁崇煥,由他率兵抗敵。崇禎及朝中眾大臣是卑鄙而膽怯之小人,便須以對於小人之道對於之。比及敵兵既去,威脅消弭,隻要真正君子纔會戴德而開釋袁崇煥。但須知崇禎決非君子!

皇太極倉猝退兵時,給明朝另一名將孫承宗抄後路,光複了清軍退路上的永平、遷安、灤州、遵化四城,馬世龍、祖大壽等率兵攻來,清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兵敗。皇太極既驚且怒,乘機究查阿敏的敗陣,革了他的貝勒頭銜,監禁至死,除了一個首要政敵。皇太極感覺崇禎既殺袁崇煥,又有了媾和的機遇,因而致書崇禎:

祖大壽目睹之下,嚇到手足無措,出北都城後等了三天,見袁崇煥始終冇有獲釋。

推薦小說:

盛世獨寵,總裁先生要追妻 |  荒野之王 |  大明1630 |  英雄聯盟之超然存在 |  冷宮獨寵:帝君的失憶嬌妃 |  網遊:我!玩家噩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