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下卷)(新修版)

第51章 袁崇煥評傳(10)[第1頁/共6頁]

袁崇煥又奏:“以臣的力量,製全遼是不足的,但要停歇世人的紛繁群情,那就不敷了。臣一出都城,與皇上就隔得很遠,忌功妒能的人必然會有的。這些人即便敬懼皇上的法度,不敢亂花權力來拆台臣的事件,但不免會大發群情,擾亂臣的方略。”崇禎站起家來,聆聽他的說話,聽了好久,說道:“你提出的方略井井有條,不必謙遜,朕自有主持。”

袁崇煥又奏:“五年當中,竄改很大。必須吏部與兵部與臣充分合作。應被選用的職員便即任命,不該當任用的,不成隨便派下來。”崇禎即召吏部尚書王永光、兵部尚書王在晉,將袁崇煥的要求諭知。

袁崇煥多次上疏請餉。崇禎對諸臣說:“袁崇煥在朕前,以五年複遼、及清慎為己任,這缺餉事,須講究長策。”又說:“關兵動輒鼓譟,各邊效尤,如何得了?”

袁崇煥辭出以後,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關遼軍務根基計謀的三個原則:[5]“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明朝兵製,一方有事,從各方調兵前去。是以守遼的軍隊來自四周八方,四川、湖廣、浙江均有。這些士卒起首對守禦關遼不大體貼,戰役力既不強,又怕冷,在關外駐守一段短期間,便遣回故鄉,另調新兵前來。袁崇煥以為必須用遼兵,他們為了庇護故鄉,抗敵英勇,又習於酷寒氣候。練習一支精兵,必須兵將相習,非耐久薰陶不為功,不能明天調來,明天又另調一批新兵來替代。他主張在關外築城屯田,慢慢擴大戍守地區,既省糧餉,又可不竭的光複失地。

周延儒揣摩到了崇禎情意,又乘機誹謗,說道:“臣不敢禁止皇上發內帑。現在安危在呼吸之間,急則治本,隻好發給他。但是決非長策,還請皇上與廷臣定一耐久的方策。”崇禎大為同意:“此說良是。如果動不動就來請發內帑,各處邊防軍都學樣,這內帑豈有不乾枯的?”崇禎越說越怒,又憂形於色,統統大臣個個嚇得戰戰兢兢,誰也不敢說話。[2]

這根基計謀耐久的推行下去,便可慢慢竄改情勢,轉守為攻。但他擔心兩件事。一是天子和朝中大臣對他不信賴,二是仇敵教唆誹謗,漫衍謊言。是以在上任之初,對此特彆誇大。他聲明在先,軍隊中希罕古怪之事多得很,不成能事事都查辦明白。他又自知有一股蠻勁,做事不依通例,要他統統都做得四平八穩,麵麵俱圓,那做不到。總而言之:“我不顧本身性命,給皇上辦成大事就是了,小事情請皇上不必理睬罷。”

推薦小說:

蓋世龍少 |  嫁夫 |  通天之主 |  我在覈汙末日中培養哥斯拉 |  都市超級醫仙1 |  大帝劉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