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

第39章[第1頁/共2頁]

第二篇第六章第2節 衰弱人群,山藥薏米芡實最體貼

山藥、薏米、芡實都有健脾益胃的神效,但用時也各有側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將三藥打粉熬粥再插手大棗,對醫治血虛療效明顯。

此粥的製法非常簡樸,若用於常日保健,山藥、薏米、芡實三種質料以1∶1∶1的比例搭配,打粉熬粥便可。粥裡還能夠放芝麻、核桃、鬆子、紅棗或肉丸等調味。對於常日有水腫、尿又少的人,能夠用山藥薏米粥;常日腎虛、尿頻、口乾舌燥、喜飲水的人,可用山藥芡實粥。對於白叟,側重補脾肺的,山藥能夠2份,薏米或芡實1份;側重補腎陰的,芡實可為2份,山藥1份;側重祛濕熱的,還能夠單用薏米,內裡可加綠豆。為了包管結果,普通不主張在粥裡加米,特彆是不要加大米。

《本草綱目》記錄,薏米的首要服從在於健脾祛濕,健脾能夠補肺,祛濕能夠化痰,是以,薏米可處理與體內濁水有關的題目。而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聰目明,耐久食用可延年益壽。芡實不但止精,還能生精,祛脾胃中的濕痰,生腎中的真水。

就像要在引來清泉之前先排淨汙水一樣,服用此粥之前,也要清查身材。體內濁氣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飽脹難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悶不適;淤血停滯的人,必疼痛減輕;津枯血燥、風寒實喘、小便赤短、熱結便秘者都不適合。

有些人吃一點東西就飽脹不適,難以消化;有些人吃下東西,或腹瀉,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長氣血而長贅肉。這些題目都是因為脾不健運形成的。中醫以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要想氣血充分,必須先把脾胃保養好。

不管是天賦不敷的孩子,還是高齡體弱的白叟,或者身染沉痾的患者,山藥薏米芡實粥都是補養氣血的最好挑選。山藥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補中氣最平和之品。老王大病初癒,身材正衰弱,吃山藥薏米芡實粥再好不過了。

不過需求提示大師的是,薏米性微涼,脾胃過於虛寒,四肢怕冷較重的人不宜食用,妊婦要忌用。

老王前段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在病院住了一個多月。出院後身材一向很衰弱,老王的老伴兒

推薦小說:

寒門狀元:開局分配雙胞胎娘子 |  重啟之命運 |  重生當學神,又又又考第一了! |  國師大人假正經 |  貴妃起來上課! |  來自地獄的商人想贖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