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

餘靖[第2頁/共2頁]

在韶關郊區建國路的餘相巷內,有一座頗具範圍古仆高雅的仿古修建,那就是宋朝名朝餘靖的記念館。這是1999年為記念餘靖誕辰1000週年而重修的。

新建的餘相公祠,修建氣勢是具有嶺南古民居特性的重樓複式修建,總修建麵積273平方米,為一堂五室,二進三門,重樓高閣。主樓高19.8米,拾級而上,層層遞進,建於祠堂最高層“風采堂”,持嚴峻雅,彆具特性。風采堂西側立有精刻的大理石碑記;左邊是刻有宋朝歐陽修贈《餘靖神碑銘記》;右邊是刻有《餘忠襄公傳略》。風采堂內有都麗堂皇的“風采流芳閣”,閣內端坐著栩栩如生的餘靖木雕泥像。傳聞此雕像的設想是根據餘氏族譜收藏的名賢餘忠襄公真像而塑,原像的真品用宮廷黃絹精繡,曾藏於韶關市風采樓上,六十年代由省文物事情隊保藏。這座新建餘忠襄公祠,規複了餘氏宗祠的陳腐牌坊修建古樸、氣勢雅典。

自小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史記雜家小說、陰陽律曆以及佛道之書,無所不通。以尤以文才撥萃,著稱鄉裡。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中進士,初為贛縣尉,後到京任秘書監,賣力掌管文籍文書,入崇文館主持訂正《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寫出了《三史訂正》四十卷。景右二年(1035年),餘靖因諫留範仲淹,與尹洙、歐陽修一同被貶。他們被天下稱為四賢。慶曆三年(1043年)餘靖、歐陽修、王素、蔡襄一起被擢為諫官,時論重之。慶曆四年(1044年),西夏向宋朝請和,遼國不準,餘靖以諫議大夫的名義出使遼國,持正雄辯,挫敗了遼國的交際打單,使宋北境消弭了嚴峻氛圍,西邊也冇有戰事。餘靖曾前後三次出使遼國,主動學習本國說話,寫作外文詩,但被以為有失大國莊嚴,出貶吉州,又受誹謗,返居故裡。皇佑四年(1052年),因為儂智高造反,朝庭起用餘靖,任廣南四路(即今廣西)經略安撫史賣力彈壓,並處理了交趾(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授尚書左丞知廣州。餘靖在南海仕進十年,離職時不帶走南海一物,是以以“風采清華”獎飾於世。廣州有八賢堂,餘靖當其一,暮年官至工部尚書。

推薦小說:

青玄武帝 |  夏洛特偵探社 |  神醫嫡女:冷王溺寵囂張妃 |  神秘總裁,有點壞! |  我家娘子不二嫁 |  四合院,怒懟秦淮茹,我截胡婁曉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