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

歐陽修[第1頁/共18頁]

慶曆四年(1044年),歐陽修受命出使河東,又任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權真定府事。在這期間,他便進一法度查環境,又寫出《河東奉使奏草》、《河北奉使奏草》。在《河東奉使奏草》中有《條列文武官材能劄子》,另有《論鄙人官吏狀》,對於吏治得失,闡述極詳。與此同時,歐陽修對於西北邊患,也曾多次上書。他就在《論乞與元昊約不攻唃廝囉劄子》中說:臣自客歲春,始蒙聖恩,擢在諫列,便值朝廷與西賊初媾和好。臣當時首建不成通和之議。前後具奏、狀、劄子十餘次論列,皆言反麵則害少,和則害多。短長甚詳,誠心亦至。然天下之士,無一人助臣言,朝廷之臣,無一人采臣說。今和議垂就,禍胎已成,而韓琦自西來,言和有不便之狀;餘靖自北至,始知虜利急和之謀。見事何遲?雖悔無及!當臣建議之際,世人方欲急和,以臣一人,誠難力奪眾議。今韓琦餘靖親見二虜事件,中外之人亦漸知通和為患,臣之前說,稍似可采。但願大臣不執前議,早肯轉意,則於悔怨當中,另有可為之理。能夠看出,歐陽修對於嚴峻的軍事題目,也曾非常當真建議。在當時的和議題目上,具有目光,力排眾議,對峙己見,作為一個諫官,知無不言。在當時的環境下,既然不成言和,就不免用兵。歐陽修一麵反對言和,一麵主張備戰。對於軍事,他也提出了一係列的鼎新計劃。

曾鞏獎飾歐陽修“蓄品德而能文章”。歐陽修本身也說過;“我所謂文,必與道俱。”又說過:“大略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 “道純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分則發為文者輝光。”看來歐陽修把道和文的乾係看得非常密切。歐陽修論道,不尚空談,而重實際。他在《答吳充秀才書》中講到“學者有所溺”時,反對有人“棄百事不關於心”。他是把“道”和餬口中的“百事”密切聯絡起來看的,但是他所謂“道”也不即是“百事”。歐陽修另有《與張秀才第二書》,對於道講得比較詳細。他說:“君子之學也務為道,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後履之以身,施之於事,而又見於文章而發之,以信後代。其道,周公、孔子、孟軻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則六經所載而取信者是也。”又說:“孔子以後,惟孟軻最曉得,然其言,不過於教人樹桑麻、畜雞豚,以謂攝生送命為霸道之本。……其事乃世人之甚易 知而近者,蓋切

推薦小說:

全民末世抽獎:我每日無限SSS |  重回2003 |  最強熊爸 |  大小姐的貼身神醫 |  開棺見喜:霸道鬼夫寵一寵 |  純情總裁很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