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

李繼勳[第2頁/共2頁]

趙匡胤繼李繼勳以後領永州防備使。李繼勳在“義社十兄弟”中不但最年長,並且升遷速率最快,是第一個升任殿前司副長官殿前都虞候、第一個升為節度使的。“義社十兄弟”結社時也有能夠原是以他為首。但當顯德三年六月,李繼勳在攻打南唐壽州(今安徽鳳台)的戰役中,因“怠於守禦”,乃至南唐守軍“出城來攻”,“破柵而入”,後周軍攻城之具併爲所焚,“將士死者數百人”,影響後周軍的士氣,“軍無固誌,諸將議欲退兵”。但“世宗以繼勳武臣,不之責也”,以是並冇有重責李繼勳,隻是免除其軍職,出為河陽三城(孟州,今河南孟縣南)節度使,而從昭武軍節度使改成河陽三城節度使,不是降而是升,以是“議者覺得失責帥之義”,次年七月才免除其節度使而責為右武衛大將軍,而趙匡胤隻在此前仲春才正式升為節度使,李繼勳而後的名位雖降在趙匡胤之下,但仍高於石取信。李繼勳今後屢建軍功,官銜也不竭升遷,顯德六年世宗攻遼時,李繼勳任戰棹左廂都擺設,已成為水路都擺設趙匡胤的部下。顯德六年七月,李繼勳又升為安國軍(邢州)節度使。趙匡胤代周建宋時,李繼勳正在安國軍節度使任上,冇有參與兵變活動,不屬於建國功臣。建隆元年(960年)六月,趙匡胤安定潞州劉筠,李繼勳朝見趙匡胤於潞州行營,即被移為昭義兵節度使以鎮守新安定的潞州地區,後在打擊北漢邊疆及抗擊北漢中屢建功勞,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為使相。

承平興國二年(977年),李繼勳以病回洛陽治病,以太子太師致仕,同年死,長年 62 歲,追封隴西郡王,諡莊武。

推薦小說:

涅槃之全能大明星 |  萌妻強索愛 |  老兵不死 |  屍香 |  豪門蜜婚:冷少獨寵小暖妻 |  重生19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