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

第4章[第2頁/共6頁]

一隊樂人來開道,前麵抬的是花轎。

新娘笑道:“再大也擋不住我。”話音剛落,隻見一團紅光一閃,新娘已站在火盆前三尺遠的處所。

奶媽拉住周瑩的手說:“你說得對,說得對,少爺是架不住徹夜折騰啊!我這就去對老爺說,我這就去對老爺說。這鬨房的事,免了吧。”

儐相再喊:“三拜高堂——”

上麵畫兒真吉利,高高貼在炕牆上。

儐相又喊:“四拜宗親——”

九撒鴛鴦偕白頭,福祿齊眉同長命。

下了轎,響鞭炮,搭了天橋撒草料。

這個炕,真是美,兩個枕頭成一對。

吳聘說:“奶媽,我求你啦,你去嘛。”

新娘喜,新郎笑,親親熱熱似皮膠。

洞房裡傳出陣陣轟笑聲。吳聘自小就是病秧子,他缺場,也冇人在乎。周瑩不知詳情,見不到新郎,內心天然有點不好受,又不敢說出口來,一小我悶聲任人鬨著、擠著,寬廣富麗的新房塞了個水泄不通。吳府馬伕陳三學的女人陳二孃,站在新娘炕前唱著陳腐的《撒床歌》:

來年春暖花開時,咱把嬌兒抱懷裡……

“千萬彆叫出聲來。”新娘丁寧聲中把紅綾一頭塞在新郎手裡說,“慢點走。”

陳二孃十六歲嫁給陳三學,十多年裡都在吳家地盤上流汗,固然無冬無夏,冇春冇秋,但不缺吃穿,不缺零費錢,是以對老爺是戴德戴德。在她眼裡,吳尉文不但是一堡之主,並且是全堡人的衣食父母。吳尉文把上千畝地盤,交給全堡二百多戶來自四周八方、無依無靠的佃農耕作,每年每畝地僅收三鬥租糧,逢旱遇災,便免收地租;還給無房者蓋房安室,使他們成為安吳堡的長住住民。幾十年來,安吳堡安然平和,冇產生過一次匪盜賊偷事件,在涇陽、三原、淳化、高陵一帶是獨一的承平福地。以是,安吳堡人便編了很多民歌小調,來稱道本身的故裡,稱道給安吳堡人帶來安居樂業日子的吳大官人。《撒床歌》本是傳播渭河南北兩岸的婚娶風俗歌謠,各地為了湊熱烈,很多自樂班子和官方藝人便各取所需,信口唱來,添詞加句,越唱越長,唱到清同治期間,《撒床歌》已變成一首長達二百五十六句的歌謠。今兒個吳尉文為本身的寶貝兒子結婚結婚,陳二孃一早便進得吳府,忙前忙後,一心為吳聘娶妻唱一段吉利詞兒。

推薦小說:

重生棄少歸來 |  我的妖怪酒莊 |  原來愛情這麼傷 |  浪跡在希臘神話 |  傳奇再現 |  假婚寵妻百分百 |